精华教育 在线课程 | 面授课程

值得

王可萌

王可萌:文精班,来自十一学校。2009年高考595 分,2010年高考660分(文科,含加分),全市复读生文科最高成绩,考入北京大学。

我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都说复读很苦。他们又没有尝试过,或者经历过,妄把学习比作苦难,臆想那复读便是上刀山下火海的了。但我从未那样看待过学习和应考,至少,学习是值得享受的。

一年前来到精华的文精班,我发现我的同学也是怀着同一颗“享受”之心而来。我们都等待着“传说中的复读之苦”的降临。然而,它没有造访过,或许是被钻研的专注与闲暇时的喜悦的浪潮吞噬了。我不得不费笔墨去感激与我朝夕相处的同学们:纯真、善良、友爱、敏锐,这些词汇不足以诠释他们的品格。我知道这些词汇在读者眼里只是空洞而抽象的符号,但在我心中它们是一幅幅珍贵回忆的缩影。我们喜欢班里的图书角(它是我们班主任赵志平老师特意为我们新设的),因此,大部分班费都“投资”到那里去了;我们喜欢讨论问题,没有人会随意指摘别人的观点,而是懂得倾听和汲取;我们也喜欢到户外走走,去香山(班主任赵老师组织的集体郊游),去公园,或去内城的胡同“溜溜儿”,感悟大自然的美和古老文化的沉香。人们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味苦读,目不转睛,英语有句谚语,怎么说来着?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

我也不得不感谢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他们的高度是我难以企及的。也许有朝一日,我穷尽毕生之力掌握了比他们通晓得还要多的知识,但我恐怕继承不了他们的全部美德。语文刘老师的谦虚、数学刘老师的随和、英语赵老师的睿智、历史李老师的幽默、地理王老师的专注、政治闫老师的坦诚与严谨。当然还要感谢学校的其他教职工,没有他们,我们无法拥有一个整洁、舒适、方便的环境去进行高效的学习。特别是宿舍的生活老师,她们不同于 “传说中的凶悍的宿管”形象,她们好极了!

我们在一所学校中学习,会不自觉地体悟并融入这所学校独有的氛围中去。我想妄断一下,精华学校的氛围就是和谐,一切都那么有条不紊、从容不迫。一个小院,有树有草,还有可爱的小猫;一幢小楼,课上琅琅读书声,课余欢乐嬉戏声。学校在学习上没有过多压制:周五放的早,周末不赶课,测评很适度,大考很负责,没有高三那种魔鬼式压榨。我知道,对于我们文精班,我们更需要思考的时间,而不是填写机读卡的光阴。而这里自主学习的时间相对充足。师生的相处也是一种和谐,亦师亦友。特别是我们可敬的廖校长,已经耄耋之年,还不时和我们分享学习生活上的经验和乐趣。

我知道复读是一次宝贵的机会,在年轻时给你一个摆脱致命缺点的机会。我知道复读是一次有价值的反思,在迷茫时一次及时的思考与叩问。于是我开始懂得了独立的思考,甩掉了盲目的模仿。因为别人成功的经验可能是引你毙命的鸩酒。正如托马斯.伯恩哈德所说:“每个人都有他的路,每条路都是正确的。人的不幸在于他们不想走自己的那条路,总想走别人的路。”我开始懂得珍惜每一寸光阴:踏实而非浮躁地学习,潜心而非炫耀地读书,我开始发现嫉妒不如谦虚欣赏得到的多,猜疑不如信任安心的久。先贤荷马没有说错:“作为处事原则,美德比邪恶更为有效。”对于学习,我则可以说:“享受比做作更为有益。”

我得停下来了,写到这里我才发现我是多么粗鄙呀!怎么能用这么冗杂、粗陋的语言去描绘我所珍爱的事物呢?但也许,几个字就够了:谢谢你,我亲爱的父母、同学、老师、学校。有时那些爱并不张扬,粗心的我疏漏了,但我知道静默之下,爱,却丝毫不减其热烈。

我不知如何作结,那就请允许我冒昧窜改一下林清玄先生《少年游》中的结尾吧:

我即将远扬,在向你诉说时,得以有机会遥望自己生命的既往和来兹,那条坎坷的少年游途上,每一段都立着一块里程碑,其中最古老最完整最美丽最长久的一块,清晰分明地刻着精华的名字,以及我不朽的回忆。

返回>>

京教研[2001]31号 京ICP证041664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海淀区精华培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