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名师马昕老师对2012北京高考语文试卷的分析
2012-06-13浏览量:7716次
变与不变:2012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马 昕
到今年为止,北京市高考实行“新课程标准”已走过三年历程。在这三年当中,北京卷语文试题也日臻成熟:规范得以持续巩固,特色得以有效彰显,难度得以适当提升。今年的试题与往年相比,既延续了传统,又做出了微调,“变”与“不变”,同生共现。人们观察一份试卷的命题趋势,往往只关注其“变”的部分,而忽视那些“不变”的部分。但其实,后者的意义反而更大。本文即依题型顺序,对今年的北京卷语文试题进行逐一拆解,回首历史,俯察当今,展望未来。
一、语文基础知识:能力重于积累,难度稳中有升。
今年北京卷的语基部分共含五道选择题,分别考查字音、字形、词语、病句、语句连贯和文学常识,共六个考点。这一格局的形成是多年来不断变化的结果。北京卷自2002年独立命题以来,语基部分的题型分布便屡经调整,终于固定为字音、字形、词语、成语、病句、语句连贯和文学常识七大考点,所有的题型增减与分合均不出此范围。而这七大考点又可粗分为两组:①字音、字形、成语、文学常识,此类题目虽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却总围绕那些最为常见的知识点,因此可通过知识积累的方法予以应对;②病句和语句连贯,此类题目不限定知识范围,全凭有限的几条规则解决问题,因此最能考查出考生的语言能力。
而词语题则介乎两者之间,既重视知识积累,也强调解题技巧,兼具积累型与技巧型的特点,难度也比较大。实际上,近三年的所有题型变化也都是围绕着词语题的存废展开的,具而言之共经历了三个步骤:①2010年,将词语和语句连贯合并为一道题,从而稀释了词语题的难度;②2011年,将词语题彻底删除,而语句连贯题的难度也不高,如此一来,语基部分再无难点可言;③语句连贯题维持不变,难度有所提升,在此基础上,将成语题替换为词语题,两道题的难度均有提升,这就直接导致了语基整体难度的小幅提升。另外,由于词语题兼具能力型题目的特点,其取代成语题,便会使整个语基部分更加突出对语言能力的要求,这也是对“新课标”精神的一种呼应。
以上是所谓“变”的部分,我们再看“不变”的部分。①字音、字形仍然合并在一道题中,且每个错误选项均有一个字音错误和一个字形错误,真正的干扰项则只有一个,即C选项。其错误较难辨识,“再接再厉”的“厉”和“百舸争流”的“舸”均有一定难度,可区分出高分考生。②病句题的三个错误选项分别涉及“搭配不当”、“句式杂糅”、“成分残缺”这三大考点,安排比较合理,难度适中。③语句连贯题仍是考“嵌套”,而非外省试卷中常见的“排序”,难度较往年虽有提升,但与外省试题相比,仍较简单。④文学常识题与往年相比,不再专注于作家、作品、国别、时代、风格这几个基本考点,而是出现了对文体常识的考查,弥补了往年考题的不足,对我们是一种有益的提醒。
二、文言文阅读:选材上延续传统,题型上实现互补。
过去十年的北京卷文言文阅读题,文章选材范围集中在两个领域:其一是先秦两汉诸子文章,如2002、2005年均选自《吕氏春秋》,2007、2011均年选自《淮南子》,2006年选自《晏子春秋》;其二是历代正史,尤其是“前四史”,如2003年选自《三国志》,2004年选自《隋书》,2008年选自《汉书》,2009年选自《史记》。这些文章多不出先秦两汉的时代断限,遵循上古汉语的用词习惯和语法规则,属于典范“古文”,也是北京卷文言文阅读的“常例”。但也有一些“变例”。如2010年选取柳宗元《宋清传》,虽不在诸子、史传的范围内,却也属传记类文章,与史传文相近,又出自唐宋八大家手笔,措辞用语接近先秦风貌。而今年的文章选自宋濂《文宪集》。宋濂是明初古文三大家之一,其文学理念直承唐宋八大家的古文道统观,其文章风格则近学唐宋,远暮先秦,适为明代“唐宋派”和清代“桐城派”之滥觞。宋濂文章亦可视作典范古文,仍在传统命题范围之内。
自2010年实行“新课标”以来,文言文阅读固定为四道选择题,涉及实词、虚词、翻译、省略、理解五大考点。近三年的变化皆是围绕翻译、省略两大题型的去取展开的:①2010年考传记文,取翻译而弃省略;②2011年考诸子文,取省略而弃翻译;③时至今年,无论选材还是题型,皆与2010相同。可见,文章选材与题型安排均呈现出交替往复的特点。从小的时间维度上看,这是“变”;从大的时间维度上看,又是“不变”。考生复习时需对此有所认识,对两种题型都要有所准备。
今年这四道题,均表现出一个共同的趋势,即:更加重视阅读能力,而淡化知识积累。这与语基题的变化相一致,与“新课标”的精神相协调。具体来看:①实词题,A选项“假”、B选项“竟”均是常见实词,课本中也都出现过相关用法;C选项“赆”是从未见过的生僻词,D选项“多”是词类活用,都可依靠上下文语境灵活判断。②虚词题,B选项“然”是初中就已熟练掌握的词汇,C选项“为”和D选项“以”则在高考常考18个虚词范围内,考生理应熟知其各种基本义项。即便无此了解,考生也可依靠句法位置等方法予以判断。“新课标”实行之前,虚词题的八个句子多从课本中选取,但自2010年以来则全部取自选文,这也进一步淡化了课内知识的分量,而突出文本阅读的能力。③翻译题,D选项对“寄”的翻译有误,不是“寄送”,应是“寄存”,后者并非常见义项,但考生可根据上下文信息,发现矛盾,通过推理得出答案。④理解题,考生对文章大意有基本了解即可轻松发现答案,故此题难度较低。
三、文言文断句:既要掌握技巧,又要识破“陷阱”。
断句题是北京卷坚持多年的题型,相比于翻译和标点,难度最低。今年这道题的材料选自《战国策》,内容有关于“秦武王问疾于扁鹊”。文段大意不难理解,但一些地方存在断句“陷阱”,易造成考生的失误。如果考生对一些技巧有所掌握,有些地方便可轻而易举地断出,如:“武王”、“扁鹊”均连续出现两次,此两处可以顶真法断出;段中有两处“曰”,可以引语法断出;“也”、“将”虚词相连,“也”、“则”虚词相连,此两处可以虚词法断出;“知之者”、“不知者”构成对立,此处可以对偶法断出。可见,若对基本断句方法有所了解,便至少可断出七处,即便不再作任何点断,3.5分已经到手。
但这道题也有它的难点。命题者独具匠心,安排了两个情况截然不同的“曰”:前一个“曰”当与上文主语“左右”相连,若不相连,“左右”便成了“扁鹊请除之”的间接宾语,会造成意义上的巨大偏离;后一个“曰”则需单独成句,与上文的“投其石”分属两个行为。
四、古诗文默写:难度大幅降低,用字仍需规范。
从2010年开始实行“新课标”起,北京卷默写题就开始采用选做题的形式,往年是六选四,今年则改为五选四,难度便略有提升,趋于合理。今年的五个小题分别选自《荀子·劝学》、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春夜喜雨》、刘禹锡《陋室铭》和白居易《琵琶行》,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①文体安排合理,一道散文,一道骈文,三道诗,三者的记忆难度逐级降低,而诗歌所占比例最大;②多道题选自初中教材;③名句比例较往年偏大;④全都是给上句填下句,考生可依靠“记忆惯性”答出。以上四点使今年的默写题难度达到历年来最低。但这些句子中仍出现了难字、易混字和通假字:难字如“惟吾德馨”的“馨”笔画繁多,易混字如“惟吾德馨”的“惟”容易写成“唯”或“维”,“风烟望五津”的“风烟”容易写成“烽烟”,通假字如“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知”容易写成“智”。可见,用字规范仍需不断强调。
五、古诗词阅读:内容与形式并重,整体与细节同观。
在题型上,今年的古诗词阅读与往年呈现出令人惊讶的变化,即往年为选择题与简答题各一道,今年则均为选择题。但这并不能改变古诗词阅读题的大体格局。真正使我们格外注意的变化在于:两道题一道专考意境意象、情感主旨等“诗歌内容”,一道专考表达技巧、风格气象等“诗歌形式”。这种转变在去年便已开始显现,今年则延续下来,使我们愈加明确,北京卷希望改变过去专重内容的特点,力图均衡各个考点,全面考查各项能力。
而在读诗与答题的过程中,既要从整体着眼,了解诗歌基本意涵,又要抓住细节,做到纤微必察。尤其是第一题,C选项说颔联、颈联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考生需从诗歌整体着眼,看清全诗重点在于咏柳,而柳是静态事物,因为不会作为配角烘托动态事物,正确理解应是“以动写静,借动衬静”,与“月出惊山鸟”的情况相同。D选项说全诗描绘的是“暮春”景色,考生需对暮春时节的常见意象有充分了解,选项中所举“啼莺”、“飞燕”、“风暖”均不能表现出暮春这一时令,但“落花”却是关键线索。这告诉我们,读诗甚至要像做侦探一样,细致爬梳字句间的蛛丝马迹。
六、现代文阅读:对细节信息做精准把握,对整体信息做全面梳理。
北京卷的现代文阅读分为社科文和散文两个部分。
社科文阅读通常由一道选择题和一道简答题组成,今年仍保持这一格局。而且,两道题的安排多年来形成了稳定的规律。首先,选择题的三个错误选项,其致误原因通常各不相同,可以归纳出如下三条通例:①信息本身错误,如C选项对阴阳关系的描述就与原文有明显分歧;②信息本身无误,但两条信息的关系有误,如B选项将甲对乙的有限影响说成了必然的决定作用;③将处在不同位置的两条信息强加牵合,如A选项以文章第二部分的阴阳关系来描述第一部分的形神关系。其次,简答题也往往将题型固定为“要点概括题”,即对全文各部分的大意做出梳理,今年仍不外此。
散文阅读主观题共有四大题型:要点概括、解释作用、语句理解和表达技巧。在北京卷,主观题被压缩至两小题,考查范围也被缩窄,因此近几年主要围绕前两个题型展开,今年也不例外。今年这两道主观题无论是描述梅里雪山的作用还是概括“绝顶”的含义,都需要考生具有紧扣题干、由浅入深的思维习惯。以第二题为例,答案共含以下三个要点:
①绝顶是指小说中主人公希望攀登的梅里雪山绝顶;
②从攀登雪山中抽象出的“绝顶”,象征着人们在人生中不懈追求希望超越的极限;
③作者也把创作这部小说当做自己写作生涯的“绝顶”,它或许是最后一部作品,而作者仍试图翻越。
第①点是“绝顶”的浅层含义,只是强调梅里雪山这一具体所指;第②点是深层含义,从具体的梅里雪山拓展、抽象出精神意义上的“绝顶”。题干中还交代了这样的前提:“作者为自己的小说取名‘绝顶’。”并问我们“作者所理解”的绝顶是何含义,因此还要将作者命名的用意写进答案,这就是要点③。这样的答案设置可谓滴水不漏,也希望考生能从中获得启发,养成“步步推进”的思维习惯。
七、阅读延伸:“带着镣铐跳舞”。
阅读延伸是北京卷自实行“新课标”以来的特有题型。新颖的面貌、开放的形式使其备受关注,而巨大的拉分效果也使人们将其看作语文总分的一个重要“增长极”。此题顾名思义,即是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延伸”,既要考查阅读能力,以阅读为基础,是阅读题的一部分;又要考查写作能力,要求考生结合自身的学识积累,展现出良好思维素养和文字功底。今年这两道阅读延伸题均符合此特点。
一方面,考生作答时要注意答题规范,行文要做到步步推进、滴水不漏,仿佛带着一副镣铐。比如古诗词延伸题的题干有这样的要求:“具体说明其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这就说明,考生必须要先分论景、理各自的内涵,再总论二者的关系。在设计200字的答案时,也要照顾到这一基本程序。散文延伸题的题干则有如下要求:“文中殉难的登山者有如追日不得的夸父,是当代社会中的悲剧英雄。”可见,考生需先对文中登山者的事迹做出评价,再推展开来为“悲剧英雄”下出定义,并联系“当代社会”具体来谈。考生需要由题干的提示中把握答题方法。
另一方面,阅读延伸题追求开放度,希望考生能在遵守答题规范、紧扣题干要求的前提下放开思维尺度,对问题本身做深入探讨。这样的答案才能具备理论的高度,也才能获取8-10分的高分。比如散文延伸题的题干在说登山者是悲剧英雄时,特别指出是“有人认为”,其潜台词便是还有其他人持不同看法。该篇选文是张海迪长篇小说《绝顶》的前言,笔者找来原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将其与试卷中删改后的面貌进行对校,发现少了这样两段文字。其一,在文章第四段“十七个登山勇士无一人生还”后,原文有此数语:
我们很少能想起那些在冰川上攀援的人,也许这是因为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亲人和朋友没有从事这项冒险的竞技运动的,一些人对登山者的死也许有点冷漠,甚至还会为他们冒着严寒去探险感到不解。
其二,在文章后半部分,作者认为人的脑比自然界的宇宙还要广阔,并举出西西弗斯推石上山的故事告诉读者什么叫“周而复始,永无止境”。在此之后,原文多出如下一段:
人们一次次向巅峰攀登意味着什么?这种原始的,夹杂着使命感的冲动,促使他们总是不断地告别亲人,义无反顾地奔向不可预知的地带。欲望是一种令人欣快的需求,正是凭着这种欲望,人们才总想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以上两段,前者是对登山者以生命冒险的行为提出质疑,后者是对登山者追求高远的雄心表达赞许。作者对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均有涉及,但命题者希望能由考生自主得出这些思考,便对原文做出删削,以掩盖相关信息。
八、作文:看似平凡无奇,实则大有文章。
今年北京卷作文题仍然采用“材料作文”的方式,一道好的材料题应具备三个特点:①发散点多元,能使考生在限定主题之下获取最大的发挥余地;②要点清晰,提示完备,不在审题环节设置多余“陷阱”,能使考生准确把握题目主旨;③需对若干发散点进行合理安排,以区别出不同层次的考生,并起到良好的拉分效果。以上三点是由高考自身特点决定的,选拔性考试就需以合理拉开分差为原则,使考生实际具备的思维能力得以清晰展现。这些都是北京卷历年不变的命题理念。
今年这道材料作文题,看似平凡无奇,实则大有文章。考生若对材料题的审题方法缺乏了解,便难以发现其中蕴藏的丰富内涵。材料原文如下:
老计一个人工作在大山深处,负责巡视铁路,防止落石、滑坡、倒树危及行车安全,①每天要独自行走二十多公里。②每当列车经过,老计都会庄重的敬礼。③此时,列车也鸣响汽笛,汽笛在深山中久久回响……
大山深处的①独自巡视,②庄重的敬礼,③久久回响的汽笛……,这一个个场景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
很明显,材料分为两段:首段是叙事部分,次段是提示部分。二者截然分开,各有侧重。前者交代故事背景,后者则给出考生可写的若干发散点。三个发散点在前后两段相互呼应,清晰明了。这也是北京卷材料题一贯坚持的命题方式。
人们若仅对首段泛泛观览,往往只能抓住第①点,全篇文章便只能围绕“忠于职守”这一中心,对道德模范大唱颂歌,对劳动人民热情礼赞。此种写法虽可保底,却也易落俗套,可以说是“好写却不易写好”。其实,②、③两点也值得考生深入挖掘。第②点的中心思想是“对自身使命的认定”:巡道工之所以在敬礼时如此庄严,是因为他对工作的意义有充分认识,看似琐碎细小,实则意义重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若能认识到自身价值,就能产生出强烈的自尊心与使命感。第③点的中心思想是“对劳动者的致敬与回报”:前两点都围绕巡道工展开,这一点则是火车司机的行为,他们对巡道工的奉献心存感激,便以这种形式表达出来。这也提醒我们,劳动者的无私奉献,理应得到全社会的充分尊重,不仅是直接受益的火车司机如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如此。②、③两点都属于“不好写却容易写好”的构思点。考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加以选择。
综合以上对所有题型的分析,我们可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北京卷语文试题的命题风格,在“变”中把握“不变”。希望各位考生能有所应对,加强自身的知识积累和思维训练。
2012年6月10日
于台湾大学水源公寓
关于精华在线 代理招商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帮助
北京海淀区北三环西路满庭芳园AB座公建(邮编:100086) 客服热线:4000-150-75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823 京ICP备13033151号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2011-2025 www.jingh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4000-150-750
未开通400地区请拨打010-5325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