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激活教育改革的一池春水
2015-10-23浏览量:1425次
近日,江苏省全面启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行动计划,从2015年至2020年,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设立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经费,每年重点扶持30个左右省级教学改革项目。
《计划》的发布,只是江苏教育改革的一个缩影,实际上,江苏的教改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根据国家的统筹安排,江苏一共承担了24项国家的教改试点项目。“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动态、渐进的过程,改革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在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看来,把教育改革做深做实,关键在于解决基础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特色发展、高等教育分类办学等现实难题。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真的摇上了!摇上了!”6月28日,南京宁海中学一楼贴出了摇号中选孩子的名单。王女士在29中的公示名册中,找到了自己儿子名字。
这一天上午9点,南京“全城摇号”(电脑派位)。64所初中和小学拿出3449个名额摇号,其中47所公办热点学校拿出2120个名额,摇中就直接录取。“把名校空余的学额拿出来让普通市民通过公平的摇号机会来获得,摇上开心,摇不上淡定”,一位家长表示。
作为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全覆盖第一省,江苏的目标不仅是让“人人有学上”,更要实现“人人上好学”。而要实现这一目标,达到软件的均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义务教育是否均衡,师资力量是关键。早在2010年,江苏便通过立法明确规定,校长在同一学校连任不得超过两 届,教师每年交流比例不低于15%。2013年,江苏制定政策推进“集群办学”和“区管校用”的教师交流机制,推动中小学教师由“学校人”转向“系统 人”。建立农村教师补充新机制,实施“万名大学毕业生支援农村教育工程”,采取学费返还等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任教。
“校长的轮换是第一步,我们还要赋予校长权力,给予其发展的空间。”在江苏张家港,教育局明确新建学校实行校长组阁制,即新建学校先公开招考校长,再由新校长自主“组阁”学校领导班子;对所组阁人员,原则上在三年内由校长实行自主管理。“每年末组织校长向教职工 进行述职,将教职工的民主评议结果与校长的绩效考核挂钩。”
走进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庄重典雅的欧式建筑映入眼帘,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就是“大气”。据介绍,自学校与盐 都实验学校等组建成盐城市第一初级中学教育集团以来,通过优势互补,现已取得显著成绩。教师中有1人获得国家级赛课二等奖,有33人在省、市优质课比赛、 基本功大赛中获得一、二等奖;集团有42名学生在国家、省、市级比赛中摘得奖牌。
“目前盐城已组建21个教育集团,在集团内部统一师资配置、教学管理和奖惩考核,做到优质资源全覆盖、集团管 理一体化、办学模式多样化。不仅可以共享各种教学设施等,还能共享典型教案、备课资源及各类课题研究成果。”盐城市教育局负责人介绍,集团化办学实现了人、财、物的高度统一,还可将文化、管理等内涵建设实现贯通。
让学校成为充满成长激情和教育幸福的地方
“以前每到高考分数揭晓的那一天,县城就像过节一样,彩旗横幅、锣鼓鞭炮,县中的庆贺炮仗还没放完,二中的焰 火就已开始照亮半边天。这几年不同了,虽然考分还牵着很多人的心,但在对待分数的态度上,理性和沉静已经逐渐代替了浮躁与狂热。”苏北某县教育局负责人笑着介绍。
这样的场景变化,其实并不是特例。这种变化的背后,是江苏普通高中办学价值追求的嬗变与提升。
“高中教育不能简单地看作是大学教育的预科,作为基础教育的最高阶段,高中教育对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沈健认为,面对新的形势,普通高中的根本出路是转变发展观念,主动谋求转型,实现从满足高校对合格生源的需求到社会对全面发展的高素质 人才需求的转型,从与大学接轨到与社会和未来接轨的转型,从服从于高考到服务于学生终身发展的转型。
课程基地建设,正成为江苏积极推进普通高中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2011年,江苏投入5000万元,启动全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决定到2015年建成200个左右的普通高中课程基地。
常州一中建设的是智能机器人课程基地,2012年4月份,该校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等单位签署了相关的共建协议,以“教室就是实验室”为理念,进行统一设计和整体规划,建成机器人活动体验室、师生作品展览室和各类机器人专业实验室,营造了独特的具有智能机器人特色的教学环境。
而在江苏省扬州中学,教学改革的着力点是一系列极富特色的学习管理制度,包括免修制、导师制和合作制。“其中,免修制是指在某学科上已经达到较高水平的学生,可以申请免修,脱离常规课堂,选择实验室、图书馆、网络教室或专用自修室,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索完成课程学习目标。”
“在学习的三年,我们是在一个个盛大的‘节日’中度过的。话剧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每一个节日都是一次展示、一种锻炼、一个记忆,让人神往,也让人留念。每一个节日都有相应的学科作为基础,这些节日成了我们张扬个性、展示才华、激扬生命的舞台。” 江苏省常州中学2013届毕业生黄佳琰告诉记者。
如今,学校好不好,成绩已不是唯一标准。在江苏省高邮中学,评价体系转型具体表现在扎实开展“五评”活动,“五评”包括学生评教师;教师评学校管理人员;全员评校长;学生家长评学校;社会评教育,让每个人都置身于“聚光灯”下。
帮内行人“甩开膀子”
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和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取消、下放行政审批项目15项,撤销创建达标项目34项;简 化高校进人审批程序,向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下放教授、副教授学科评议权,向其他本科高校、国家级示范(骨干)高职院下放副教授学科评议权;授 予部分本科高校自主认定高校教师资格权限,下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改革与建设项目评审权;支持具备条件、办学规范、人才培养质量较高的高校,在核定的办 学规模内自主确定年度招生计划……这些是江苏推进简政放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一个剪影。
在江苏省教育厅领导看来,推动符合社会需求、创新型等人才培养,核心在于“教授治学”,让内行人做内行事。
2012年6月6日,中国矿业大学新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产生,53人中,除1位院士副校长外,书记、校长等其他校党政领导都未进入学术委员会,职能处室负责人只有4位为委员,其他48位委员都为学术单位学术带头人。
伴随“去行政化”逐渐成为高教管理改革的方向,常州大学在江苏省率先施行了“专业负责人”制度。专业负责人都 是学科专家,虽不担任行政职务,但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等方面享有主导权。常州大学教授邵辉告诉记者,“从招生到就业,我们这些专业负责人都亲 力亲为。”
与“专家治学”相呼应的人事制度改革亮点是,常州大学以实绩论英雄,大胆推行“低职高聘”改革。即在岗位聘任 中,不唯年资阅历、职称职务,只比业绩贡献,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考核和分配制度。常州大学浦玉忠校长告诉记者,“我们选择在不打破绩效工资体系的前 提下,灵活运用由学校自主调控的奖励性绩效工资,鼓励一部分想干事并且能干成事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释放了教师活力,一方面可以推动教育教学的创新,而另一方面,将提升学校服务社会的功能。”在扬州大学,学 校通过构建协同研究机制,鼓励校地双方高层次人才组建各种形式的协同创新团队,联合开展重大科技攻关,服务支撑主导产业发展。如今,扬大已与地方政府共建 14个产学研合作平台、与企业共建159个校企联合研发服务中心。
帮内行人“甩开膀子”,在国家公布的14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中,江苏高校占了3个。全省高校2012 年承担各类科技项目31158项,获科技经费104亿元。63项成果获2012年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位居全国第二。“十二五”以来,全省高校获取 科研经费501亿元,其中43%受企事业单位委托。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关于精华在线 代理招商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帮助
北京海淀区北三环西路满庭芳园AB座公建(邮编:100086) 客服热线:4000-150-75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823 京ICP备13033151号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2011-2025 www.jingh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4000-150-750
未开通400地区请拨打010-5325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