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在线
首页 > 公告

做心理测试来选专业靠谱吗?

2016-04-12浏览量:1553次

根据麦可思大量研究数据表明,毕业后很快找到工作并且薪酬较高的大学生,往往对于自己所学专业非常满意,也非常感兴趣。而较迟找到工作的大学生往往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满意或没有兴趣。约有68%的人认为自己当时选错了专业。这一数据同样适用于那些所谓热门就业专业

在我们接触到的入职5年内出现职业问题的大量咨询案例中,也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认为自己的职业问题跟自己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有关。

正是这一原因被越来越多的考生及家长认识到,所以现在很多考生和家长以及一些从事高考志愿规划的机构,认为只要用一些测量工具来测量学生的兴趣倾向就可以确定专业了。那么究竟这样做法是否靠谱呢?

以生涯规划发展学的观点来看,人的职业倾向往往是从兴趣倾向出发的。于是很多考生及家长就非常迷信各种策略工具来寻找职业兴趣倾向。而这种倾向 往往需要综合很多其他实际情况去考量,而非仅仅凭借自己对某个东西有好感而决定。就如大多数人会对艺术感兴趣,但并不代表他有这方面的职业倾向和能力。而根据生涯理论的观点,兴趣也分三个层级,感官兴趣、服务兴趣、职业兴趣。举例来说,一个人可能对吃感兴趣,但不一定会对成为厨师感兴趣。我在实际咨询过程 中曾经碰到过一个案例,该生兴趣显示是艺术型,但实际该生对成为一个艺术类人才或从事艺术工作并不感兴趣,他只是单纯喜欢而已。

学术届通常会采用心理学测量表对个人测量,比如说较为认可的霍兰德职业兴趣倾向测试和MBTI职业人格测试。在这些测试里,个人的一些基本倾向 会得到一个较为客观的回馈。经过测试,一些考生适合的或者说感兴趣的职业和工作就会反映出来,再通过这些职业去匹配相应的专业,往往会让学生产生非常明确 的专业选择。同时,我们还应该对考生进行多元智能测试及学科优势测试,从而确定考生的优势学科及弱势学科。

但是,仅仅通过这些量表来决定专业选择,是不全面的。

这是因为测量还是具有一定局限性的,因为这只是测量了一种倾向,而非能力,而且专业选择还要根据行业发展、就业情况、家庭因素、个人意愿、专业 主要课程设置等综合考虑。所以还应该与专业生涯规划师进行深层次的沟通,以最终确定适合你的专业。现在很多人只用简单的测量工具或软件测量后就下结论确定专业,这样做是很不负责任的,至少是不够全面的。

也就是说,通过测量,来确定你可能感兴趣和胜任的专业方向,再经过与自己实际情况、个人资源、人格职业特质的匹配,选出3到5个具体,这样不仅可以为日后的报考确定大的方向,而且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在优势学科上获得高分。

所以,我们认为,在做高考志愿规划专业选择时,除了科学量表的使用,还应该与考生及家长进行深入沟通,使用咨询技术,获取整体全面的信息。在此基础上,结合科学测量结果,才能制定出完美的专业选择方案。

(来源:搜狐)

http://zx.jinghua.com/upload/201601/1452562599745.jpg

关于精华在线 代理招商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帮助

北京海淀区北三环西路满庭芳园AB座公建(邮编:100086) 客服热线:4000-150-75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823京ICP备13033151号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2011-2025 www.jingh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4000-150-750
未开通400地区请拨打010-53253001

每日免费学一课

--人正在学习

免费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