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前作文训练及写作指导
2016-05-11浏览量:2574次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在某高中学校校园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橱窗中,宣传文字内容配有一张惨烈的车祸现场图片。小王同学就此上书校长,认为学校里的安全教育宣传 “给图给真相” 用意虽好,但视觉冲击力太强,不太适宜,建议另换其他图片,如漫画等。校长回复说,漫画太“温馨”,不能给人多少触动;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安全教育宣传, 只有 “触目”才能“惊心”。当然,也欢迎大家提出更加完善的建议。校园安全宣传是“温馨提示”好,还是“触目惊心”好?同学们展开了热烈地讨论并提出了各自的 看法或建议。
如果你是该校学生,也参与这场讨论,那么,你的立场是什么?或者对此有什么具体建议?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看法或建议。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
【简要审题】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具备这类作文目的针对性、角色定位性、隐形比较性和文体明确性等写作特征。1.目的针对性某高中 学校校园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橱窗中一张惨烈的车祸现场图片引发的两方争论:就校园安全宣传问题,以小王同学为代表的一方主张的‘温馨提示’好,而以校 长为代表的校方则主张的‘触目惊心’好。这其实是一场正方的辩论。2.角色定位性写好“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写作角色定位非常重要,一旦错位,行文思维 就会飘忽不定,从而导致游离中心。不过,本文较好定位:要么选正方,要么选反方。3.隐形比较性深二模作文材料中虽然没有明确写着“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 比较”这样的字眼,但在说理的过程中其实是需要比较才能把话说透的。这就叫做“隐形比较”。关于“比较”,“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从2015年的全国两 套试卷来看,分 “权衡比较”类和“不用比较”类。而“权衡比较”类中有包含“显性比较”和“隐性比较”两种,深二模作文就是后一种。解开了这些“套子”,文章写起来才得 心应手。
【范文】
用真相教育最有力
某高中学校举办“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其内容配有一张惨烈的车祸现场照片,引来个别同学的担忧,认为照片冲击力太强,不太适宜。这种“温馨提示”可能对小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以为在高中做安全教育宣传活动还是直接放真实的照片为好。
绝大多数高中生都已经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面对看似“惨烈”的车祸现场应该有较强的接受和面对能力。不仅如此,许许多多高中生极有可能亲自见过 车祸的现场,何况是照片呢?如果不痛不痒地改成漫画等“温馨提示”的方式,高中生不仅难以产生兴趣,而且会嗤之以鼻,也达不到宣传的目的。
因此,还是用真实的照片为好。不要以为一些漫画就可以解决问题,漫画只是虚构的情景,很难触动读者的内心,让人难以感受到鲜活生命被猛于虎的车 祸夺走的强大冲击力。马克﹒吐温曾经慎重地警告世界:真实比虚构更陌生。许多同学交通观念冷漠,平日里闯红灯也是家常便饭,如果不亲眼见到惨烈的车祸场 面,遑论从内心深处产生真正的交通安全意识呢?也许这些高中生就会成为将来的“中国式过马路”群体中的一员!高中生对漫画式的车祸场景的确难以真正产生心 理触动,为何不直接使用真实的车祸场面照片呢?让学生走近真实场景,加深印象,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目的,保证自己在以后的交通行驶过程中规规矩矩距地按照交 通规章制度进行。
另一方面,交通安全问题在高中校园进行宣传背后的反映的事实让人揪心,透露出目前交通安全教育的现状堪忧。对比国外,瑞典幼儿2周岁时就开始对 他们进行交通安全教育,使他们掌握交通法规最初步、最基本的知识;丹麦孩子8岁时,就具备了相当强的安全意识,知晓安全过马路等常识。然而,中国高中校园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仅仅是挂了一幅真实的车祸照片,就引来个别人的担忧,难道中国的高中生的心理接受能力就真的那么脆弱吗?连高中生都还要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活动,不正是从一个侧面反映我们国家其实处于严峻的交通安全形势吗?如果不放一张真实的车祸照片来惊醒更多的人,让他们认识到交通安全意识的重要性,认识 到生命的难能可贵,暂时接受一点点刺激的可能性与保全可贵生命的必然性相比,那一个更重要?不言而喻。
的确,那张真实的照片已经包含着一个甚至好几个家庭惨剧了,真实的照片用真实告诉读者:请惊醒!这是真的!请你注意交通安全!回过头来看,该校 校长肯定是懂得教育理论的人,他挂出真实的车祸照片,他的内心又多么无奈,对高中生的安全问题又是多么重视!寓言家伊索认为:灾难能证明真实。我认为,灾 难的照片不仅能证明灾难的真实,还能惊醒更多忽视灾难的人!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春秋战国时代曾子的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曾国藩,因为在学问和事功方面的成就而备受后世推崇。他的“六戒”,就学到了他的做人做事之道。
第二戒:“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告诫人们只要做事就会犯错,不要因为别人的一点小过失,一点道德上的小瑕疵,一点小恩怨,就全盘否定别人的好,忘记别人的恩情。
第四戒:“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它告诫我们,在待人接物的时候,一定不要太感情用事,一定要客观、公正地看待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曾国藩这“两戒”,哪一戒对你的人生更重要?你更喜欢哪“一戒”?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范文】
清醒做人,理智做事
春秋战国时代曾子的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曾国藩,他把做人做事之道都凝结在他的“六戒”之 中,其中的第二戒这样写道:“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他告诫我们只要做事就一定会犯错误,不能因为别人的一点小过失,一点道德上的小瑕 疵,就全盘否定别人的好处,忘记别人的恩情。第四戒写道:“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它告诫我们,在待人接物的时候,一定不要太感情用事,一定 要客观、公正地看待别人的缺点和不足。在曾公的这“两戒”中,我更喜欢“第四戒”,因为它深刻明理,他告诉我们待人要理智的道理。
在人生中,不要因为别人有小过错,就厌恶和嫌弃人家大好处;不要因为一点小的怨恨就遗忘了人家大的恩德。生活中的确会遇到一些人一些事,他们在 帮助你时,不小心犯了过错,激怒了你。这时,我们就应该像曾国藩那样,学会包容,包容他们的缺点,留取人家的长处。因为他们毕竟无私地帮助过你。但是,我 们也要学会鉴别什么样的人师值得包容的,有的人是故意让你心里不舒服的,第二戒意思虽然明确,但道理却有些通俗浅显。
所以,相比第二戒,第四戒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因此,我更喜欢它。利益可以共享而不可以单独获取;计谋可以少而不可以多。为人处世,我们不能一味 地宽容迁就别人,不能像愚昧的北魏佛教画中的人物一样,割肉饲鹰,以身饲虎,愚昧无知。因为这样,鹰还是鹰,虎还是虎,根本不会改变凶残的本性。因此,我 们应该清醒地看待他人,理智地处理事情,我们才能分清身边的是与非、对与错、真与假。这一点,对我们成长中的青年人尤为重要,它指引我们理性地待人接物, 明辨是非,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明朝的嘉靖皇帝便是那种“随心而动”的人。他一上位便提出了不认上任皇帝当“爹”。而后又无理地提出让自己没当过皇帝的亲 生父亲入太庙,最后便是任用严嵩这样的奸臣。任凭奸臣如何贪污,如何玩弄权术,他总是“稳如泰山”。
因为嘉靖皇帝包容了那些奸臣的“小错误”,宽容地对待奸臣的权谋,结果酿成了大明王朝走上了下坡路的大过错。可见,理智地处理问题,清醒地面对他人有多重要啊!
人生可能绚丽多姿,也可以荆棘遍地;可以创造辉煌,也可以碌碌无为;可能友人常伴,也可能孤独一生。但是我们必须长存清醒,保持理智。因为理智,所以我们动则隐性;因为清醒,所以我们豁达;因为辨识,所以我们明确根本。因此,我更喜欢曾公第四戒的深刻。
【修改与点评】
1.题目《清醒做人,理智做事》深刻地揭示材料和文章的中心,起到画龙点睛作用。
2.开篇引用材料,能够亮出观点和态度,揭示原因;正文部分运用“欲擒故纵法”,首先论述第二戒的道理,然后引述材料,列举事例,用两段重点论述观点“第四戒”,饱满深刻。
3.结尾处用排比句再次论述了观点,总结上文,回扣论点,表明态度。
4.文章按照任务驱动型要求,在比较中突出“更”字,表明了作者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三、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每个人心里一亩田
每个人心里一个梦
一颗种子
在我心里的一亩田
用它来种什么
种桃李春风
(一)审题立意:
1、关键词界定:
譬喻性材料,别有寄托,意蕴丰富:
(1)“田”比喻为每个人心里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心灵空间、精神世界。
(2)“种子”可理解为理想、愿景、志向、希望等。因为它能收获“桃李春风”,所以也可以从希望、温暖、爱心等美好的东西来理解;从前后关系来看,梦想理想等也应该具有美好特质。
(3)“种”体现为主体播种、培育等实践性努力。强调每个人都应该在自己的心灵播种梦想、希望、爱心等美好种子;
(4)“桃李春风”是播种的收获,喻指希望、温暖、爱心等美好的东西。
2、分层理解:
(1)“每个人心里一亩田 \每个人心里一个梦” 每个人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精神世界、心灵田地,暗示既然是自己的田地,就需要我们主动耕耘、播种,并期待收获;
(2)“一颗种子\在我心里的一亩田\用它来种什么\种桃李春风” 在自己的梦想田地中,我们都要种上一颗种子,让它生根发芽长大,收获桃李春风。从收获结果来看,我们播种的种子应该具有美好的积极的属性,提示我们可以根 据个人的精神心灵需要展开关于种子的联想,而不仅仅限于梦想。
3、整体立意:
整体来看,材料重点强调每个人都要在自己的内心田地种上美好的种子,收获桃李春风。
对接现实生活,材料立意指向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美好的梦想、心存善意、希望、爱心等美好愿景,并用心呵护,使它获得收获。
材料具有极强的现实,现代社会物欲横流、道德缺失、信仰缺位、梦想缺席,人们缺少了精神支柱,内心如果被欲望的野草占据了,一切美好的精神基因 都难以扎根,更不要说生长了。因此,要重塑人们的精神风貌,必需积极主动的在自己的内心田地里播种,撒下美好的种子,收获桃李春风。
(二)审题问题:
1、 没有完整理解材料,只抓住个别词语:
许多学生没有抓住材料中几个关键词语( “田”“梦”“种子”“种”“桃李春风”)的内在关系,只是抓住梦想,材料作文话题化,通篇只是围绕“梦想”来行文,根据阅卷细则,判定文章是否切题,主 要看文章是否抓住了“在心田种下‘梦’的种子”这一核心意蕴。如果全文只谈“梦”不谈“种梦”,在三类卷以下赋分。审题是否精准重点看“种”字的落实, “种”有播种、培育的意思,“种下‘梦’的种子”就是确立坚守梦想。如果只写坚守梦想、实现梦想而没有写确立梦想,原则上不得进入二类卷及以上。
2、关键词语没有界定清楚:
材料是一首诗歌,很明显里面的词语带有很深刻的寓意,但学生在写作时对于“种子”、“种”、“桃李春风”缺少必要的界定,没有明确概念的内涵和 外延,导致写作时在观点表述时很容易偏离材料的语境。比如有的学生上来就谈要学会奉献、要保持内心的淡然等,这都是没有抓住“种子”需要人的主动播种,个 人的精神修养、梦想追寻需要自己的主动行为;有些学生通篇谈要在“桃李春风”中成长,沐浴桃李春风会怎么样等,这些都是机械扣题,缺少对材料的语境理解和 对关键概念的认真解读。
(三)写作问题:
1、行文简单并列
这类情况出现的最多情况是全篇只谈“梦想”的,把梦想话题化,就出现了许多全篇谈梦想价值的如“梦想是坚持的动力;梦想是走向成功的梯子;梦想是指明方向的明灯”等。
2、贴标签现象
有的学生将“梦想”和“桃李春风”具体化为诚信、感恩、奉献、淡泊等词语,然后全篇就大谈诚信、感恩等,脱离材料语境即树立诚信、感恩等对于个人的精神价值,在现代社会如何播种诚信的种子的具体论述,有一种套作之嫌。
3、论据枯燥老套
个别学生写出了一些有文化色彩和哲理意味的好句子好例子,但许多学生都将论据集中在屠呦呦、马云等身上,比较枯燥。
4、记叙文写作:
本次作文写记叙文的较以前增加不少,但水平参差不齐,简单演绎材料的不少,比如借自己种花草或庒稼来写梦想,简单而幼稚。记叙文写作还存在描写 不具体生动、人物形象扁平化符号化,不形象鲜明等老问题。另外记叙文写作的扣题问题也需要注意,许多作文老师读了2遍还是找不到或理解不到扣题的词语句子。
播下梦的种子
溪流为梦流淌,成功与大海交流;小草为梦拼搏,点缀一片大地;蜡烛为梦燃烧,照亮漆黑的夜……只有播下梦的种子,才能收获人生中的累累硕果。
梦想是人生的指向标,它照亮前方的黑暗,驱动着我们不断前进。没有梦想,何来成功?马云心中有梦,坚定不移地走电商之路,尽管四处碰壁,但他从 未放弃心中的梦想,最终成为首富。他的成功离不开他的付出与汗水,更离不开他心中坚定不变的梦。马云播下电商梦的种子,从一无所有到人生赢家,这不就是告 诉我们要有自己的梦想吗?没有梦想的人只是一具空壳,注定平庸,碌碌无为。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志,则国志。”而我要说,少年心中有梦,中国才有梦,中国梦才能实现。翻开历史画卷,从古至今,凡是圆梦之人,在一定程 度上也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发展。徐悲鸿种下画画的梦,收获一幅幅精美的油画;莫言种下写作的梦,得到的是文学经典作品与人们的赞扬;袁隆平播下杂交 水稻的梦,获得潜心研究带来的巨大成果。他们的梦实现了,也推进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作为青少年,我们更应该心中有梦,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奋斗。
梦是人们内心的真实写照,反映着人的追求,选择不同的梦会有不同的人生价值。成功者的梦固然伟大,但平凡人的梦也可以展示人生价值,活出自我。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在看到官场的黑暗后,他毅然辞官,追求自己内心的梦——归隐田园。他的梦固然没有伟人那么伟大,但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 闲情雅致着实令人佩服。陶渊明是淡泊的,他的梦也是淡泊朴实,不慕名利的。梁启超曾评价陶渊明“最能领略自然之美,最能感受人生的妙味”。我想,这也是对 陶渊明归隐梦的一种肯定吧。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于生命的辜负。”空有梦想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辛勤耕耘,让梦的种子开花结果,绽放生命的光彩。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让我们一起在心中播下梦的种子,不忘初心,勇敢追梦,体验“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畅快与豪情。
拾荒者的梦
拖着一袋瓶瓶罐罐和疲惫不堪的身子回到桥洞下的“家”,吃几口不知何时的快餐,就裹紧身上唯一值钱的------油渍斑斑的军大衣入睡。是的,他是一位拾荒者。
从他记事起,他就住在这破烂不堪,仅供遮风挡雨的桥洞下。为了填饱肚子,尚且年幼的他只得翻垃圾桶、向路人行乞、与野狗争食……即使生活如此, 他仍有一个梦 ------像每天从桥上过的孩子一样,背着书包去上学。但,他没有父母,没有钱,就算站在校门口也会被门卫嫌弃地赶走。所以,他学别人捡破烂卖,想攒够 学费,这一攒,就攒了四十多年。
如今的他,已年近五十,但还从没踏进学校一步。可读书仍就是他心中难以磨灭的梦。他会从垃圾站捡别人的书:小学的、初中的、插画的、文言文 的……不论什么书,他都会拾回去,修复好,再整齐地码放在地上。为了认字,他用两个月的积蓄,忍受着他人异样的目光从书店里买了一本词典。每天拾荒回来, 都会看上一会儿书才结束这一天。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垃圾站发现了一个七八岁样子的男孩。男孩赤裸着上身,只着一条棉裤,冻得瑟瑟发抖地在垃圾堆中翻找着什么。“哇!”男孩黝 黑的双手从里面拿出半碗不知什么时候的别人吃剩的泡面,脏兮兮的脸上欣喜万分,不等什么便大口吃起来。拾荒者仿佛看到了儿时的自己,在本该上学的年龄却在 垃圾堆中度过。眼睛一阵湿润,不由走近,见男孩护住面一脸警惕的样子,拾荒者更是心一阵抽痛:“孩子,别怕。我不抢你的东西。我就问问,你多大了呀?叫什 么名字?”
“我…我今年应该八岁吧。我叫东东。”男孩一脸胆怯。
“那你爸妈呢?怎么你来这里找吃的?”
“我也不知道我爸妈是谁,在哪,我饿了只能来这里找吃的……”
听了这话,他一阵心疼,看着男孩廋弱的身板,他摸了摸孩子的头:“你想上学吗?”“想,可我…没钱上。”“没事,爷爷交钱让你上学!”于是,周遭人都知道,桥洞下的拾荒者多了个孙子,叫“东东”。
翻出多年的积蓄,他为男孩添置了两身行头,买了文具和书本。他将自己清理得较体面,带着男孩登记入校。多年积攒的钱花得这么快,可他丝毫不后悔,他现在只想让男孩上学,让男孩实现梦想。
几个月后,桥洞下又多了一位跛脚的小姑娘,他是在街上看到位女孩不停向路人磕头只为了几个馒头的钱。于心不忍,他便又“领养”了一个女孩,他不偏心,男孩上学便让女孩也上学。他自己则拼命工作,让孩子可以放心地上学。
多年以后,曾经的男孩已成长为身高体重,头脑聪明的商业精英,而女孩也很争气,拾荒者带她治好了跛脚,女孩也发奋拼搏,当了名老师。当周遭人为 拾荒者存钱不自己花的行为感到困惑时,他只笑着说:“小时候,我也想上学,也曾梦想开公司,当老师,但我没有钱。现在,他俩都很有出息,都完成了我的梦。 而我,现在只梦想他们生活幸福。现在梦都实现了,我还有什么好后悔的呢?”
心中的梦田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亩田,我们用来播种梦想的种子。我们不断为实现梦想而努力,梦想的种子不断地成长,最终,我们收获成功的果实。
心中没有梦田的人就像是行尸走肉,他们存在于世上却不知自己为什么存在,他们的一生都要在做重复的事情,一生都在等待死亡的来临。
在心中的田地里播下了梦想的种子却不浇灌的人是无意义的。这样的人看上去拥有梦想,其实他们只拥有幻想,他们的梦的种子早已在田中腐烂,他们只会与梦想渐行渐远。这样的人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
心中的梦田是需要我们用努力去浇灌的。歌德说过:“梦想是用来实现的。”这是追梦最直的诠释。一盏孤灯,一堆草稿,这便是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全 部,他在心中种下了一颗想要与数学共舞的梦想的种子,他用不断地钻研来浇灌他,最终攻克了歌德巴赫猜想,陈景润的成功正在于他不仅在心田中种下了梦想的种 子,他还不忘去浇灌它,陈景润的成功也告诉了我们,只有悉心浇灌,才能让梦的种子生长,收获成功的果实。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诠释了梦想需要努力才能实现?但我们也应知道拥有梦想的努力才有价值,我们因为梦想而努力。孔子周游列国,努力传授知识,正 因为他在心田中种下了传播文化的梦想,鲁迅以笔代枪,努力发出呐喊,正因为他在心田中种下了唤醒国人的梦想;屠呦呦钻研中药,努力提取青蒿素,正因为她在 心中种下了发扬中医,造福世人的梦想。正因为有梦,我们才会努力,只有梦想值得我们去努力。
我们在照料梦田的过程中或许会遇到许多困难与险阻。但尼采说过:“彩虹总在风雨后。”我们只有不断努力,向梦想进发,总会收获成功的果实。当我们眼中只有梦想时,再大的困难也难以显现出它狰狞的原貌,我们要知道,梦想就在前方。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亩田,我们用它播种梦想,我们不断浇灌,悉心培养,只为我们的梦想不断成长,只为收获成功的果实。
我们奋斗一生,不断拼搏,只为心中那一亩田。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山上的寺庙里有尊大理石做的佛像,地下铺着大理石的地板,人们每天都踩着地板来拜这个佛像。地板不服气,说:“喂,咱们都是一个山开采出来的石 头,为什么每天踩着我来拜你呢?这不公平啊!”佛像平静地说:“是啊,我们是一个山的石头开采出来的,可你在出山时只被人简单地劈成四方块,而我却忍受了 多年反复雕琢的痛苦。上帝其实是很公平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写作引导】
由材料中地板与佛像的对话,大致可以确定三个立意角度:
第一,正确地看待公平。材料中地板认为自己和佛像同出一山,而现实的地位却截然不同,这是不公平的。这到底算不算公平呢?佛像的回答既告诉了我 们,又会引发我们对公平作辩证思考。当今人们热议社会公平正义,往往站在个人的立场,且带有情绪化色彩,缺乏一些理性的思考,并没有意识到公平不是绝对 的,公平也是有前提和条件的。
第二,雕琢的程度决定你的未来,忍受更多的痛苦才能站到辉煌的高处。佛像说地板“在出山时只被人简单地劈成四方块”,而自己“却忍受了多年反复 雕琢的痛苦”,这就是一个被人踩着一个被人膜拜的原因。可见,雕琢的程度与所受痛苦的多少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就,人生与痛苦的雕琢之间关系十分密切。这是人 生的秘诀,也是人生的智慧。
第三,出身并不能决定人生,经历不同价值就不同。地板与佛像出身是一样的,但是结果却迥然不同,这是因为它们有着不同的经历,一个只是被简单地劈成四方块,一个被多年反复雕琢。人生也是这样,其辉煌价值不在于出身,而在于不平凡的经历。
【佳作展评】
上帝其实很公平
石板抱怨上帝不公平,因为同是一座山上开采出来的石头,人们每天却踩着它膜拜佛像。然而佛像却不这样认为:“我们是从一个山出来的石头,可你在出山时只被简单劈成四方块,而我却忍受多年反复雕琢的痛苦。上帝其实是很公平的。”
佛像的话颇耐人深思。回顾历史,正视现实,人们无不感叹:上帝确实很公平!
大宋爱国将领岳飞,主张抗金,身披战甲,奋勇杀敌。他带领的岳家军军纪严明,雷厉风行,深受百姓爱戴。在那个狼烟四起的年代,岳飞是一个神一样 的存在,因为有了他,宋民看到了希望。就在岳飞在战场上浴血奋战,时刻准备着为国捐躯时,同朝为官的奸臣秦桧却正花天酒地,且时时打着如何取悦皇帝、如何 打倒岳飞的小算盘。腐败的朝廷,无能的皇帝,注定了岳飞悲剧的结局。
岳飞的一生没有多少安逸的时候,他总是在战火中冲锋陷阵;而秦桧的一生富足安乐,在灯红酒绿中醉生梦死。然而上帝是公平的,让后世的我们记住了岳飞精忠爱国的高尚,也记住了秦桧贪婪自私的卑鄙。岳飞能够名垂青史,秦桧只能遗臭万年,上帝总会给世人一个公平的判定。
是的,上帝其实很公平,在关上一扇门时,总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著名的科学家霍金先生,其实是一位高位截瘫患者,因为疾病的折磨,他全身上下只有 两根手指能动。上帝强势地剥夺了他身体的健康,却也公平地给了他一颗智慧的大脑。霍金就是运用那两根能动的手指敲出《时间简史》,创造出震撼地球的科学奇 迹。上帝总是很公平,让他忍受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正是这“反复雕琢的痛苦”使他的思维飞跃出地球,遨游在浩瀚无垠的宇宙,让他成为一尊令人膜拜的“佛 像”。
可以想象,假如没有病痛的“雕琢”,霍金也许会是另一个霍金,一个普普通通的霍金,上帝确实很公平啊!
生活中常常有人因为种种不幸而抱怨上帝的不公。其实,这正是上帝有意对你的“雕琢”,是上帝垂爱你呀!如若上帝不去仔细地打磨你,而把你“简单地劈成四方块”,那你就只能是任人踩踏的“地板”。
智慧的人们啊,不要因为不幸而怨天尤人,请相信上帝是公平的,他总在反复地雕琢中为你镀上佛像的金光。
【点评】
文章以文题材料为引子,以材料中的关键句为论点,在展开论述时又注重照应材料,结尾的引申也与材料巧妙相扣,这些方面都说明作者深谙材料作文的方法与技巧。用事实论证、对比论证、假设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无以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杭州图书馆允许拾荒者、无业游民入馆,让他们在设有空调的书馆内免费阅读、看影视、上网、听音乐。图书馆对他们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这个做法已经坚持了十余年。因此,杭州图书馆被称赞为“史上最温暖的图书馆”。
曾有读者对身边的流浪读者散发异味而感到不满,无法接受,说允许他们进图书馆是对其他人的不尊重。对此,馆长回答,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您如觉不便可更换座位,或者选择离开。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将你的看法写一篇评论。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体现你的思考。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考场作文】
尊重每一份灵魂
文王定邦,以成宗法,列序陈次,杀伐遂起。唯贤者墨翟,兼相爱,层尚贤,以成仁治,其人虽没,其魂犹存,今之吾辈,当承先贤遗志,兼相爱,无差等,尊重每一份灵魂。
杭州图书馆允许流浪者进馆阅读,传为美谈,究其根本,乃在尊重。馆长尊重每一道渴求知识的目光,尊重每一份赤诚的灵魂,每每念起,唏嘘不已!
尊重每一份拼搏的灵魂,才能成就百炼的英才。
耶和华说:你来,亲吻我,在我面前,所有的罪都被宽恕,我视你们,如视我子,因而皆无分别。
三国时期的名将许诸,既无出身兵权,出身农家,不谙世事,然而当他投奔曹营时,曹操却并不像其他人一般看轻他,相反,无比尊重此人,并将其送至 军中历练,许诸方有成就武痴功名的机会。希腊时期的学院,并无贵贱之分,导师们平等对待每一位求学之人,尽力培养,于是英杰辈出,古典时代来临。孔子曾有 云:有教无类,大概此理。来者不问出处,功名君可自取,尊重每一份拼搏的灵魂,于是我们所仰望的星空,群星闪耀。
尊重每一份向上的灵魂,邦国方有繁盛的未来。
一国之兴,在于其政,政之所得,在于其人,人之所系,即国之有治,等而视之,兴而不灭。
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自诞生之初便发挥了巨大的功用,其核心便在于尊重,与世官制只看出身或察举制唯问世家不同,科举制尊重每一阶层每一个人向 上的灵魂,于是春蚕食叶,天下英雄尽入吾帐中,第二帝国从东方再起。而同时期的罗马帝国却已是苟延残喘,因为固执的贵族掌权,使上层社会迅速腐化,固化的 阶级带来了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国将不国。由此观之,国家与政府尊重每一份向上的灵魂,政治才有民主,国家才有富强。
尊重差异的灵魂,尊重不同的目光,无论人种,无论贵贱,无论高下,才是文明得以长存的理由。
或许我们曾生活在等级分明的社会,但马丁.路德金高喊:我们不需要匍匐在教皇的脚下,当我们望向上帝,就会得救;或许我们曾生活在以财取人的社 会,但王尔德轻笑:迷人的不是财富,而是非凡的人;或许我们曾生活在充满歧视的社会,但林肯用政令证明:请给每一个生命以生命;或许我们曾生活在殖民压迫 下,但孙文先生怒斥笔戟:中国之国民政府,乃一切国人之政府,乃独立之政府!
或许我们仍然生活在不平等,有歧视的世界。但马丁路德金的梦想在,万隆会议的精神在,启蒙之理性在,孔孟之仪范在,墨者之先训在,基督之义佛道之理伊斯兰的古兰在,文明便不会走远。
尊重每一份赤诚的灵魂,尊重每一道向善的目光,尊重每一双期许的手,尊重每一个活着的人,请用尊重,给文明以存在的价值。
(来源:新浪)
关于精华在线 代理招商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帮助
北京海淀区北三环西路满庭芳园AB座公建(邮编:100086) 客服热线:4000-150-75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823 京ICP备13033151号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2011-2025 www.jingh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4000-150-750
未开通400地区请拨打010-5325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