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师说】第24集 与小伙伴分手
2016-05-12浏览量:1529次
《后汉书·传》注,刘伯宗为朱穆旧友,早先困顿之际,屡受朱穆的照顾。后来刘官至二千石,位列朱穆之上,便避凉趋炎,不再敬重自己的患难有恩之友。朱穆激于义愤,作书于刘伯宗,嗟叹:“咄!刘伯宗于仁义何其薄哉!”因附此诗,宣布绝交。
北山有鸱,不洁其翼。飞不正向,寝不定息。
饥则木览,饱则泥伏。饕餮贪污,臭腐是食。
填肠满嗉,嗜欲无极。长鸣呼凤,谓凤无德。
凤之所趣,与子异域。永从此诀,各自努力。
其实,表面上讲的是一种鸟,其实,诗人以鸱鸟的贪食腐臭,直至“填肠满嗉”犹不厌足,还大喊大叫,“谓凤无德”,来表现旧友刘伯宗的趋炎附势,让利禄之欲,淹没了廉耻之心。刻划既妙不可言,揭露得也入木三分。这样一位刚性烈肠之人,当然不肯与附炎趋势之辈为友。但这首在政治上与旧友的“绝交诗”,偏偏运用比兴之法,通过对鸱鸟丑恶之形的勾勒,以凤鸟之趣与鸱“异域”,写自己与旧友的绝交之意;一无声色俱厉的挞伐之辞,而道不相谋之志自现。
那么为什么朱穆要和刘伯宗绝交呢?
其实,我们都知道,这样的势利小人,是一直被打压和批判的对象。朱穆之所以会说出这样的话,就是因为自己的志趣和这种小人并不一样,他们两个人的分手,是朱穆觉得刘伯宗的德行是有问题的。
那么朱穆又是怎么样的人呢?
朱穆为官清刚,“独亢然不顾身害”。其任翼州刺史时,州部污吏,“闻穆济河,解印绶去者四十余人”,可见对朱穆的畏忌。后为按验宦官赵忠之罪,竟冒天下之大不韪,“开墓剖棺”、搜索罪证。终于触怒桓帝,被罚去左校“输作”只是由于太学刘陶等数千人诣阙上书申辩,方获赦免。他痛恨宦官擅权,在给桓帝的书奏中,直斥宦官为媚以求官、渔食百姓的“凶狡无行之徒”、“恃势怙宠之辈”,主张一律“罢省”。意见之激切,震惊朝野。
君乘车,我戴笠,他日相逢下车辑,
君提簦,我跨马,他日相逢为君下。
简单的来说你乘车 我带着斗笠,如果有一天相遇,你下车向我作揖,你端着担,我坐在马上,如果有一天相遇,我也会像你一样下马作揖。
其实,更喜欢这种朋友,不会因为贫富贵贱贵而改变真正的友情。
我们来看陈胜的例子,在《陈涉世家》记载,当陈胜起义前还是一个雇农时,有一次对伙伴们说:“苟富贵,无相忘”。
到了他称王建都陈县的时候,一位以前和他一起干农活的伙伴闻讯前来找他,这个人来到陈胜的宫殿前,拍门大叫:“我要见陈涉!”守门的值勤官要把他绑起来,这个人说自己是陈涉的好朋友,值勤官才饶了他,但不给他通报。这时陈胜正好出来了,于是这个人拦着车子大声呼叫陈涉。陈胜听见叫声,便停车召见他,并一起回到宫里,以故人之礼接待了他。
这个人因而得以经常出入宫中,他说话口没遮拦,有时说一些陈胜为雇农时的贫困往事。有人对陈胜说:“您的那位客人愚昧无知,专门胡说八道,有损您的威严。”陈胜听了大怒,下令把他杀了。陈胜其他的老熟人见情况不妙,都悄悄地走了,从此没有熟人敢亲近陈胜。
那么,陈胜为什么最后会败亡,他就是忘了自己的本,忘了自己身边真正那些仁义之人。就是因为这样,所以他才会丧失人才。
什么叫背信弃义?
古时候有一神鸟,名曰:凤凰。据传凤凰身具五德之身,即头上的图纹像“德”字,翼上的图纹像“顺”字,背上的图纹像“义”字,腹上的图纹像“信”字,胸前的图纹像“仁”字。戴德、拥顺、背义、抱信、履仁即为五德之要。本来背上的应该是“义”字,若改为背的是“信”字,只有弃“义”。“背信弃义”可以引申为:颠倒五德之要,违背仁义之根,君子莫为也。
那么回到今天的主题,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呢?
那么什么样的小伙伴,应该分离?我觉得就是跟你不是一类的,当然,分离的时候还要拿出自己的气魄和胸怀!祝她好运。那么什么样一定不要放手呢?是真正有德,有仁义的人。用五个字来总结就是:君子交以德。
关于精华在线 代理招商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帮助
北京海淀区北三环西路满庭芳园AB座公建(邮编:100086) 客服热线:4000-150-75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823 京ICP备13033151号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2011-2025 www.jingh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4000-150-750
未开通400地区请拨打010-5325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