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大纲变脸 哪类学生最受益?
2016-10-10浏览量:1880次
高考大纲修订内容
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比如,在语文中增加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在汉语中增加文言文、传统节日、民俗等内容,在数学中增加数学文化的内容。
完善考核目标。结合学科特点和核心素养的要求,在考试大纲中对考核目标的内涵进行修订,在考试说明中对各个考核目标进行具体解析,并补充试题样例 ,进一步说明考核目标要求,便于考生理解和复习备考。
调整考试内容。在强调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合理设置选考模块,满足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契合课程标准的修订方向。比如,语文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均设为必考内容,适应高校对新生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呼应中学教学的意见;数学减少选考模块“几何证明选讲”,物理将模块3-5列为必考,顺应课程标准修订的趋势。
高考改革所释放出来的信号,也让我们感觉到,目光不仅要放在书本里,还要看到书本之外。
那么,什么样的学生最受益?
权威声音
思维活跃善于知识融通的学生更吃香
什么样的学生能够更适应高考命题的变化?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奕在北京市“展望‘十三五’ 发展谱新篇”系列形势政策报告会上回答提问时表示:
思维活跃,视野宽阔的孩子更能适应这种变化,仅仅学教材,僵化地做过去体系下的题目是不行的。思维活跃,关注校园生活,能够在生活和实践当中使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和说明问题,这样的孩子是吃香的。再一个, 善于进行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也是一种优势。
实际上,孩子掌握知识和未来进入社会,学科之间的边界在某些学段是模糊的。高考,各个学科综合, 善于穿越学科边界、善于方法的融通并且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学生是吃香的。
因此应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按照自己的兴趣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对于迎接新高考,对于本科阶段的学习,甚至走向工作岗位都是有好处的。
专家解读
广泛阅读、完整读原著,更能考出好成绩
纵观去年与今年的高考, 阅读能力成为试卷考查的新看点。结合阅读来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仅体现在语文卷中,其他各科也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专家表示,阅读量的加大很好地贯彻学科教学改进意见的精神,今后高考侧重于考查学生在12年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积累和知识融通、应用能力,靠死记硬背和课本中节选的名著片段是考不出好成绩的,这就需要考生不仅要广泛阅读,而且要完整地读原著,考出好成绩。
亲近传统文化,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
书法、匾额、对联、兵法、连环画、京剧、古代文言名篇、古代文学名著……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考中有所体现。在高考中,文言文、文学类阅读等都增加了阅读量;考查对于认识与实践关系的理解等。
专家认为,通过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让孩子接受德育和思想层面教育,孩子的身心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传统文化教育提高了孩子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传统文化教育能引导孩子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让孩子形成向上和向善的力量。
擅长逻辑思维和陈述表达的学生更有优势
开放性试题将是高考的一大特色。专家表示,考试中安排开放性试题,供学生选择不同的解决策略,为学生提供弹性的发展空间,让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充分发挥。
专家认为,考题呈现了一定的开放性,最终答案需要学生自己表达观点和想法,学生要自觉地培养逻辑思维及陈述表达能力。试题背后折射的教学导向和育人价值却是值得每位教师深思的:机械记忆、单调计算、模仿应用必须摒弃,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等,一定是今后教学改进和加强的主旋律。
善于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学生更受青睐
例如选择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命题素材等,突出了价值立意,坚持立德树人,通过试题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社会正能量。
专家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任务。家长、老师可以通过从优秀文学作品中选取能够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材料,学生自己也要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和博大精深的文明,感受、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厚的内涵,并将之内化为行为准则。
(来源:互联网)
关于精华在线 代理招商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帮助
北京海淀区北三环西路满庭芳园AB座公建(邮编:100086) 客服热线:4000-150-75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823 京ICP备13033151号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2011-2025 www.jingh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4000-150-750
未开通400地区请拨打010-5325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