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变了,北京高考将有啥变化?
2016-10-12浏览量:2080次
最近,教育部考试中心下发了《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几乎对各个学科的考试知识点都做了调整,力度很大。其实早在今年4月,北京市高考的改革方案就已经发布了,包括高考科目的调整、英语考试的改革、录取模式的改变等多项内容。您还记得北京的高考将会怎样变化吗?下面,小编将带您一起回顾北京高考改革方案的最完整信息。
文理不分科,高考总分值为750分
从2020年起,北京高考将不分文科理科,考试形式调整为 3门必考科目+3门自选科目,总分值为750分
统一必考科目
每门科目满分均为150分,总分450分
自选科目
考生可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思想品德6科中任选3科
自选科目不用参加高考统考,采取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方式, 每门科目的满分均为100分。
2017年,起英语听力分值30分,采用计算机化考试,与统考笔试分离, 一年两次考试,取听力最高成绩与笔试成绩一同组成英语科目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2021年起,英语增加口语考试,口语加听力考试共计50分,英语科目总分值不变。
高等院校招生录取模式调整
从2020年起,参加本科院校招生录取的考生的高考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选考每门科目满分100分,总分满分值为750分,作为高等院校录取的基本依据。
高等院校可根据办学特色和定位,以及不同学科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中, 分专业(类)自主提出选考科目范围,但最多不超过3门,提前向社会公布。考生满足选考科目其中任何1门,即符合报考条件。对于没有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高等院校,考生在报考该校时无科目限制。
本科三批将合并入本科二批
北京将继续推行高考本科志愿和单考单招志愿填报时间从考前填报调整为考后知分填报,并将本科一、二、三批次志愿设置从平行志愿组方式调整为大平行方式,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从2017年起,将本科二批与本科三批合并为本科二批。待条件成熟,将本科一批与本科二批合并为本科普通批。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建立
自2017年秋季起,从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开始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所设定的科目均列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设置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艺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13门科目,引导考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两种
合格性考试
合格性考试内容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基础性课程要求为依据,考试成绩合格是高中学生取得毕业资格的必要条件。
合格性考试科目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
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仅设合格性考试,参加统一高考的学生,可以用统一高考科目考试成绩作为相应科目合格性认定的依据。也就是说,参加统一高考的学生可以不参加语、数、外三门课的学业水平考试。
体育与健康、艺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4门科目仅设合格性考试,各区县根据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学生平时表现,综合测评并确定其合格性成绩。市教委将通过专项督导和社会监督,依托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平台,动态监控教学过程和结果。
等级性考试
等级性考试内容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基础性和拓展型课程要求为依据,考试成绩作为高中学生升学的重要依据。
等级性考试科目考试成绩以等级呈现。
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设合格性和等级性考试。高中学生在完成基础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可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选择其中3门科目参加相应的等级性考试。上述6门科目的合格性和等级性考试,由全市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统一阅卷,以确保考试安全有序、成绩真实可信。
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均须参加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高中阶段其他学校在校生和社会人员也可报名参加,成绩合格者可申请普通高中同等学历资格认定。
综合素质评价将纳入高校录取参考
壹
科学确定评价内容。综合素质评价要记录学生各方面发展状况,主要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学业成就、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和个性发展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客观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整体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综合素质评价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
贰
完善评价手段和程序,完善以电子平台为载体的学生综合素质电子档案。
叁
科学合理使用评价信息。从2020年起,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等学校招生录取的参考,在使用过程中,坚持“谁用谁评”的原则,招生学校应提前公布具体使用办法,使用情况必须规范、公开。
多项改革举措确保高考实现全过程公平
高考少数民族加分范围调整
从2017年起,少数民族考生加分范围调整为“从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高中教育阶段转学到本市的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分值为5分,仅适用于北京市属高校招生录取。
多项招生计划向远郊区倾斜
从2015年起,本市已在所有市属本科一批院校设立农村专项招生计划,面向在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就读的农村户口考生招生。同时在北京高校开展“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市属高校与在京中央高校、海外境外知名高校联合培养学生(即“双培”和“外培”计划),招生计划向远郊区县倾斜。
高校招生建立选拔机制
高校要将涉及考试招生的相关事项,包括标准、条件和程序等内容,在招生章程中详细列明并提前向社会公布。在制定学校招生计划、确定招生政策和规则、决定招生重大事项等方面充分发挥学校招生委员会的作用。高校还可通过聘请社会监督员巡视学校测试、录取现场等方式,对招生工作实施第三方监督。同时建立考试录取申诉机制,及时回应处理各种问题。建立招生问责制,2015年起由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对录取结果负责。
(来源:互联网)
关于精华在线 代理招商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帮助
北京海淀区北三环西路满庭芳园AB座公建(邮编:100086) 客服热线:4000-150-75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823 京ICP备13033151号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2011-2025 www.jingh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4000-150-750
未开通400地区请拨打010-5325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