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重要问题
2008-03-08浏览量:5859次
对外关系问题在近年的高考试题中出现的不是很多。但是,对外关系问题有其本身的重要性,许多问题的综合性也比较突出。所以,对对外关系问题应该有足够的重视。依据教材,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大略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
1.明清以前阶段
先秦时期我国的对外交往尚未发展起来,宋元时期的对外关系近年未列入考试范围,因此,这一阶段的对外关系在高考中实际上只涉及两汉与隋唐两个时期。这一阶段的对外关系的内涵,教材中涉及了三个方面的主题。
(1)政治上的使节往来。两汉时期与外国的使节往来就相当频繁。在东亚地区,与朝鲜和日本均有较多的往来;,对西亚地区,甘英出使大秦到达波斯湾;欧洲大秦安敦王朝的使节在东汉末年到达中国。隋唐时期的使节往来更加频繁。朝鲜的使节很多;日本的遣唐使先后十多次来华;隋唐两朝与印度、中亚、波斯多次互派使节;与大食的通使关系持续了一个半世纪;唐朝与东罗马也有使节往还。
(2)经济上的贸易往来。两汉时期,与朝鲜日本的贸易内容相当丰富;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形成了与中西亚地区、东南亚.、南亚地区的重要的商业通道,影响极其深远;通过丝绸之路,还间接的形成了与欧洲的商贸关系。隋唐时期陆上和海上的丝绸之路通畅,长安、洛阳聚集了各国商人,成为国际性的大都会,对外贸易远远超过了以前各个朝代。与朝鲜日本的贸易更趋繁盛;与东南亚和南亚国家的贸易进一步发展;中西亚国家和阿拉伯与唐朝的商业关系密切;唐朝的丝绸、瓷器大量销往欧洲。
(3)文化和科技交流。秦汉时期,中国的文化、科技、风俗、生活方式对朝鲜和日本的影响,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生产、铸铁、井渠、造纸等技术的西传。印度佛教传人中国,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影响极大。隋唐时期,中国对朝鲜和日本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政治经济制度、思想和宗教、文学艺术、科学和生产技术、生活方式和风俗,无所不包,还出现了船舶文化技术的代表人物。另一方面,东亚国家的文化也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中国与印度在科技和宗教方面有重要的交流。宋元文化部分讲到了中国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对外传播及其重要影响,也是对外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总之,在明清以前,中外关系的主要就是上述三个方面,以友好交往为主,而冲突和纷争是极其少的,因此教材中也未作涉及。
2.明清时期
到了明清两代,一方面由于西方开辟新航路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对外关系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新特点。我们将其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殖民、侵略和反殖民、反侵略。16世纪以后,西方殖民势力逐渐延伸到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葡萄牙侵占澳门、荷兰侵占台湾;沙俄的势力扩张到黑龙江流域;日本倭寇骚扰东南沿海地区。与此同时,中国的反殖民、反侵略斗争也开展起来,戚继光荡平倭患;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组织雅克萨之战。打击了殖民和侵略势力,捍卫了国家的领土主权。
(2)中外交往的继续发展。这一时期的中外交流遇到了很大的阻碍,但是仍然有所发展,郑和下西洋将中国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地区的交往推向高潮;西方传教士将中国和西方的科技文化交流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3)中国封建政府改变了以前的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实行闭关锁国,严重阻碍了中外交流,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关于精华在线 代理招商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帮助
北京海淀区北三环西路满庭芳园AB座公建(邮编:100086) 客服热线:4000-150-75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823 京ICP备13033151号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2011-2025 www.jingh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4000-150-750
未开通400地区请拨打010-5325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