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单元测评训练题十
2012-12-17浏览量:11244次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5分)
根据新调整的《中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建设铁路快速客运专线1.6万千米以上。读三种运输方式旅程(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客运飞机)与耗时对比图,据此回答1~2题。
1. 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的运输方式是( )
A. ①是客运飞机 B. ②是高速公路
C.③是高速铁路 D. ③是客运飞机
2. 图中属于高速铁路优势区间的是( )
A.AB区间 B.BC区间
C.BD区间 D.DE区间
读京津冀圈示意图,回答3~5题
3. 要实现京津冀经济一体化最重要的基础是( )
A. 构筑现代化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B. 加大矿产资源开发力度
C. 加强重化工业发展
D. 加强能源工业发展
4.关于该地区交通运输网的形式和层次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铁路和公路组成的运输网
B. 属于大区级综合运输网
C. 属于省级综合运输网
D. 无管道运输网
5. 关于图中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各城市空间形态均沿河布局ks5u
B. 铁路和高速公路是城市带的主要发展轴
C. 天津是“火车拉来的城市”
D. 区域产业和城镇空间布局不会改变
6.机场位置的选择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是飞行带最好不经过城市区,以及避开城市主导风向的上、下风向。据此,图示城市机场较好的位置选择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乙、丁
读某区域公路干线(虚线)分布图,完成7~8题。
7.影响图中公路干线走向的主导因素是( )
①河流 ②资源 ③城镇 ④气候
A. 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8.影响图中交通安全的灾害主要是( )
①台风 ②寒潮 ③地震 ④泥石流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9. 读图,推断该区域交通状况可能是( )
A.西部交通网络比东部密集
B.东西向交通条件优于南北向
C.东部沿海比西部沿海更有利于筑港
D.东部修建道路比西部成本低
下图为甲城市所在区域规划示意图,据此回答10~11题。
10.如果图示区域为平原,则甲城市的空间形态可能与下列哪个城市的空间形态相似( )
A.兰州 B.青岛ks5u
C.石家庄 D.上海
11.图中规划道路建设完成后,甲城市的城区发展方向将可能是( )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南方 D.西北方
二、综合题(共45分)
12.(25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是武广高铁线路分布情况。武广高铁2009年12月26日正式运营,使武汉到广州运行最短时间缩短至3小时16分。线路全长1068.8千米,全线共有桥梁684座、隧道226座,桥隧所占线路比例近70%。
(1)指出武广高铁线路总体走向,并根据图中信息指出该线路出现多处折弯的原因。(8分)
(2)分析武广高铁多桥梁和隧道的原因。(10分)
(3)武广高铁通车后,沿线城市的公路客运量有增有减,分别说明其原因。(7分)
13. (20分)华北地区是中国最大的能源工业基地、重要的钢铁基地和棉花基地。这里的人民曾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作出了巨大贡献,留下了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革命故事和宝贵的精神财富。读下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1)简要说明太行山以西的交通线和城市的分布特点及其原因。(10分)
(2)太行山以东的两条铁路线上城市的分布及规模有何差别?说明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10分)
参考答案:
1.D 2.C [解析] 根据图中三种运输方式的旅程与时间,判断出①是高速公路,②是高速铁路,③是客运飞机。由图可以看出,旅程在200千米以下,高速公路拥有优势;旅程超过1000千米,飞机显露出快速、便捷的优越性;BD区间属于高速铁路的优势区间。
3.A 4.B 5.B [解析]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和基础,加快构筑现代化的区域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尽快形成联系区域内主要城市间的快速交通大通道主骨架,是经济一体化最重要的基础。图中显示的是以京、津、冀三省市为主要战略考虑对象的大区级综合运输网。图中城市形态主要沿铁路和公路布局,天津的早期形成得益于港口;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城市间的分工与合作更加鲜明,区域产业和城镇空间布局将会改变。
6.B [解析] 机场跑道走向应该与当地主导风向平行,避开因强劲的侧风袭击造成的不安全因素。
7.B 8.C [解析] 本题考查了影响交通线建设的因素。第7题,从图中河流的流向可以判断出图示地区为山区,中部海拔相对较高,居民点主要是沿河分布,公路也主要是沿河谷延伸,选择河谷地区建路有利于降低建设难度和成本,沿河经过众多城镇,又可以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第8题,图中的地名“卧龙”为解题提供了定位信息,该地为四川盆地,北部的山地阻挡了冬季风和寒潮的侵袭,距海洋较远,且有地形阻挡,基本不受台风的影响,盆地内又多山地、丘陵,地质条件复杂,因而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对交通安全危害较大。
9.A [解析] 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可知,该地区东部等高线稠密,地形崎岖,建设交通线的成本高、困难较大,交通线网络密度稀疏;等高线基本呈南北走向,南北方向交通条件应该优于东西方向;东部地形崎岖,港口建设的陆域条件差。
10.C 11.B [解析] 图中显示甲城市是在铁路交会处发展起来的枢纽城市,如果该区域为平原,则其城市空间形态将沿主要交通干线扩展,类似于华北平原上的石家庄;规划公路中,东南方是高速公路,其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比一般公路的影响大。
12.(1)南北(西北—东南)走向。经过更多的城市,加强城市间的联系(提高线路的社会经济价值)。
(2)穿越较多的河湖(谷地)和山地,线路平直(减少弯道,降低坡度),少占农田,与原有交通线立体交叉,减少对沿线居民(生态环境或植被)的不利影响。
(3)客流总量增加,部分城市公路客流集散量随之增加;铁路分流部分客流,部分城市公路客流集散量随之减少。
[解析] 根据图中指向标可以判断武广高铁呈南北走向;其中多处折弯主要是为了联系更多的城市;武广高铁沿线多河流、山地、农田、其他原有交通线,为了线路平直、少占耕地、与其他交通线交叉,多建设桥梁和隧道。高铁运行既会造成沿线城市客流总量的增加,也会分流一部分客流。
13.(1)分布特点:交通线和城市沿汾河谷地分布。
原因:这里地处山区(黄土高原),山区河谷两岸比较开阔平坦,利于建筑物、道路等基础性建设;交通联系方便;还可减少投资;周围(冲积平原)土壤肥沃,便于农耕,可满足城市的需求。(2)差别:规模较大的城市多分布在山麓冲积扇上(山地和平原的交界处);海拔较低地区的城市规模较小。原因:交通线建设在山地与平原交界地带的冲积扇上,既可免除洪水之灾,又避开了崎岖地形。
[解析] 据图可知太行山以西的交通线和城市多沿河流分布;河谷地带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利于建设城市和交通线;太行山以东规模较大的城市多分布在山麓冲积扇;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地形相对平坦、冲积扇地区洪灾较少。
关于精华在线 代理招商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帮助
北京海淀区北三环西路满庭芳园AB座公建(邮编:100086) 客服热线:4000-150-75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823 京ICP备13033151号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2011-2025 www.jingh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4000-150-750
未开通400地区请拨打010-5325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