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在线
首页 > 试题汇编

2013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检测题一

2012-12-28浏览量:8084次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大自然在反抗

()雷切尔·卡逊

我们冒着极大的危险竭力把大自然改造得适合我们的心意,但却未能达到目的,这确实是一个令人痛心的讽刺,但是很少有人提及。

生物学家波里捷说:昆虫世界是大自然中最惊人的现象:对昆虫世界来说,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

这种不可能的事情现在正在两个领域内发生。通过遗传选择,昆虫正在发生应变以抵抗化学药物,不过现在要谈到的一个更为广泛的问题是,我们使用的化学物质的大举进攻正在削弱环境本身所固有的、阻止昆虫发展的天然防线。

世界各地的报告很清楚地揭示了一个情况,即在用化学物质对昆虫进行了十几年控制之后,那些被认为已在几年前解决了的问题又回过头来折磨我们,而且只要出现一种哪怕数量很不显眼的昆虫,它们也一定会迅速增长到严重成灾的程度。我们已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现今一些地方,无视大自然的平衡成了一种流行的做法。今天的自然平衡所面临的状况好像一个正坐在悬崖边上而又盲目蔑视重力定律的人一样危险。人也是这个平衡中的一部分,有时这一平衡对人有利,有时它会变得对人不利,当这一平衡受人本身活动的影响过于频繁时,它总是变得对人不利。

人们在制定控制昆虫的计划时忽视了两个重要事实。第一是,对昆虫真正有效的控制是由自然界完成的,而不是人类。昆虫的繁殖数量受到限制是由于存在一种被生态学家们称为环境的防御作用的东西,这种作用从第一个生命出现以来就一直存在着。昆虫学家罗伯特·麦特卡夫说:防止昆虫破坏我们世界安宁的最重大的一个因素是昆虫在它们内部进行的自相残杀的战争。然而,现在大部分化学药物被用来杀死一切昆虫,无论是我们的朋友还是我们的敌人。

第二个被忽视的事实是,一旦环境的防御作用被削弱了,某些昆虫的真正具有爆炸性的繁殖能力就会复生。托马斯·赫胥黎曾计算过,一个单独的雌蚜虫在一年时间中所能繁殖的蚜虫的总量相当巨大。

没有一个人知道在地球上究竟有多少种昆虫,现在已经记录在案的昆虫已超过七十万种。这些昆虫的绝大多数都被自然力量控制着,而不是靠人的任何干涉。糟糕的是,往往在这种天然保护作用丧失之前,我们总是很少知晓这种由昆虫的天然敌人所提供的保护作用。

这种起天然保护作用的昆虫种类繁多。黄蚂蚁捕获那些不移动的蚜虫,并且用它们的汁液去喂养幼蚁。黄蜂在屋檐下建造了柱状泥窝,并且将昆虫充积于窝中,作为黄蜂幼虫将来的食物。黄蜂飞舞在正吃着料的牛群的上空,它们消灭了使牛群受罪的吸血蝇。大声嗡嗡叫的食蚜蝇,把卵产在蚜虫出没的植物叶子上,而后孵出的幼虫能消灭大量的蚜虫。瓢虫,也是一个最有效的蚜虫、介壳虫和其他吃植物的昆虫的消灭者。草蜻蛉靠捕食蚜虫、介壳虫或小动物为生,每个草蜻蛉都能消灭几百个蚜虫。

昆虫由于存在着这样的天然特性,因此它们一直都是我们在保持自然平衡使之倾向对我们有利一面的斗争中的同盟军。但是,现在我们却把炮口转向了我们的朋友。一个可怕的危险是,我们已经粗心地轻视了它们在保护我们免受黑潮般的敌人的威胁方面的价值。

杀虫剂数量逐年增大,环境防御能力的全面持续降低正在日益明显地变成无情的现实。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可以预料昆虫的骚扰会更加严重,并且将超出我们已知的范围。

但你会说:这种情况肯定不会真正发生——无论如何,在我这一辈子里将不会发生。但是,它正在发生着,就在这儿,就在现在。如安大略的黑蝇在喷药后,其数量比喷药前增加了十六倍;在英格兰,随着喷撒一种有机磷化学农药而出现了白菜蚜虫的严重爆发。虽然有理由认为杀虫剂在对付要控制的那种昆虫方面是有效的,但它们却打开了整个盛放灾害的潘多拉盒子。

加拿大昆虫学家尤里特十年前曾说: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的哲学观点,放弃我们认为人类优越的态度。

(选自《寂静的春天》,上海译文出版社,有删改)

1大自然在反抗体现在哪两方面?导致大自然反抗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体现:昆虫通过遗传选择,正在发生应变以抵抗化学药物。曾被化学药物控制的昆虫,不但又回过头来折磨人类,而且还会以更为严重的程度爆发性繁殖。

(2)原因:人类大量使用化学药物(或人类忽视了自然的自我控制的能力),削弱了环境本身固有的、阻止昆虫发展的天然防线。

2.文中写黄蚂蚁、黄蜂、瓢虫等昆虫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通过列举黄蚂蚁捕食蚜虫、黄蜂消灭吸血蝇、瓢虫消灭蚜虫等具体事例,证明大自然有天然保护作用,无须靠人为的干涉这一观点。(2)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说服力。

3.本文作为一篇科普文,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文章既有文学的生动与形象,又有科学的严谨与扎实,趣味性与科学性兼备。结合文本分析。

(2)引用和举例等多种方法的使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结合文本分析。

4.从全文看,作者写大自然在反抗的意图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指出人类使用化学药物控制虫害的做法破坏了大自然平衡,导致自然灾害日趋严重。(2)表明反对人类使用化学药物来控制虫害这一做法的态度。(3)表达对人类至今仍未意识到过多干预大自然最终会导致更大灾难的忧虑。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北京时间2812时许,蛟龙号完成5000级海试后,第三次下潜试验,最大下潜深度为5188,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的纪录。本次下潜中进行了坐底、海底照相、摄像和声学地形地貌测量及取样等试验。

蛟龙号是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海载人潜水器,20026月正式启动,2010年即实现下潜3759的中国纪录,使我国成为继美、法、俄、日四国之后,第五个拥有3500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按计划将于2012年挑战7000的世界深度,突破深潜7000级后,蛟龙号将圆满完成设计目标,顺利进入以科考应用为主的阶段,有望于2012年赴南海第一次正式执行勘探考察任务。

相比去年的3000级海试,今年5000级海试任务面临诸多挑战:首先,试验海区在距离中国大陆约1万公里的太平洋东北海盆(位于东太平洋的中国大洋协会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共有7.5万平方公里,我国拥有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商业开采权),其标深5681处于夏威夷以北2000公里,旧金山以西3000公里,船舶单程航行时间将达到半个月;其次,海区试验环境复杂多变,净海措施难以实施;再次,5000的下潜目标是中国载人深潜从未触及的全新纪录。这些都将是对我国深海载人海试队伍的新考验。

蛟龙号5000级海试共分为四次深潜试验,到目前为止已经进行了三次试验:7月21,“蛟龙号成功完成第一次下潜试验任务,最大下潜深度达4027726蛟龙号第二次深潜试验突破5000,最大下潜深度达到5057

据了解,继第三次下潜海试顺利完成后,海试现场指挥部将会根据海况条件继续择机安排下潜作业试验,试验任务是进一步检验潜水器在大深度条件下的作业性能及稳定性。

稳定的贴近海底自动巡航能力、精确的悬停定位能力,这两个条件使蛟龙号能够在地形复杂的海底搜索目标。”“蛟龙号总设计师徐芑南表示,蛟龙号有几项国际领先的技术,这是其一。传感器要精确,运动控制方法要好,执行机构要灵敏。蛟龙号布有7个推力器,原地就能转圈。

高速数字化水声通信,可向母船传输文字、语音、图像,是蛟龙号的另一先进技术。即使水声通信出现故障,还有一套水声电话备用。

完全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充油银锌蓄电池是第三大亮点,具有重量轻、析气量少的特点,超过110千瓦时的容量更是当下国际潜水器上最大的电池,这意味着更长的水下工作时间和更多的测量仪器。目前日本的潜水器蓄电池为86千瓦时,美国、法国为4050千瓦时。

深潜器目前最大的考验还是来自水压。徐芑南打了个比方:7000处水压的能量,相当于将700公斤重量压在一个小拇指甲盖上。

海底有大量资源有待开发,海洋生物、海洋化学、海洋地震等学科的进一步开展,需要这样的有力工具。5000的深度背后,将是75%全球海洋洋底的畅行无阻。7000后,这个数字则是99.98%

(有删改)

5.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A蛟龙号是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海载人潜水器,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深海探测器。

B蛟龙号在第二次下潜试验中完成了坐底、海底照相、摄像和声学地形地貌测量及取样等试验任务。

C蛟龙号5000级海试共分为四次深潜试验,最后一次试验任务是进一步检验潜水器在大深度条件下的作业性能及稳定性。

D.已经完成的三次下潜试验,验证了潜水器在大深度环境下的技术功能和性能指标,预示着蛟龙号已经顺利进入以科考应用为主的阶段。

E蛟龙号的每一次下潜,面临的最大困难与挑战,还是水压问题。巨大的水压不仅考验着潜水器的耐压能力,也考验着它的密封性能。

【答案】CE

【解析】A.“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深海探测器于文无据;B.这是第三次下潜试验中完成的任务;D.“预示着蛟龙号已经顺利进入以科考应用为主的阶段错,这是下潜突破7000级后的意义。

6这些都将是对我国深海载人海试队伍的新考验一句中的这些所指代的内容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试验海区远,试验环境复杂,下潜深,难度大。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作答时首先要找到本题的答题区间,即文中第三段,信息主要有三点:距离远,环境复杂,难度大。然后对其加以整合即可。

7蛟龙号拥有哪些领先技术?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蚊龙号具有先进的贴近海底自动航行功能和悬停定位功能,它具有高速数字化水声通信功能,③“蛟龙号上的充油银锌蓄电池容量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抓住一些提示性话语,如“‘蛟龙号有几项国际领先的技术,这是其一蛟龙号的另一先进技术是第三大亮点。然后分别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述即可。

8.结合文本,联系实际,分析我国蛟龙号深潜试验的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跻身于少数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行列,能够提高我国对海洋勘探考察能力,在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大显身手,使我国对7.5万平方公里的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的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商业开采权得到保障,意味着我国在世界大部分大洋中可以畅行无阻,冲击深海的技术也可以用于军事,发挥我国核潜艇在守护海疆中的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的能力。解答时要紧扣文本,把文章涉及的信息充分利用起来,还可以联系南海现状来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为什么水果性

方舟子

在中国传统医学中,许多水果都被归为寒凉食物,很多人也认为水果很冷,因为他们吃了水果后会拉肚子。

那么是什么物质使得有些人一吃水果就腹泻呢?所有的水果都含有丰富的果糖,会不会是这个特别的成分引起的呢?说来难以置信,这一点直到1978年才由瑞典医学家首次用实验证实。

我们曾在中学生物课上学到,果糖是一种单糖,食物中的单糖不用经过消化,就能被小肠直接吸收到血液中。但实际的情形没有那么简单。抵达小肠的果糖并不会像水那样自己跑进血液中,而是需要一个运输工具——载体——将它运进去。专门用来运载果糖的载体是小肠上皮细胞上的一种被称为GLU5的蛋白质。载体的数量是有限的,如果吃下的果糖太多,GLU5忙不过来,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没被吸收的果糖留在肠道内,使得肠液的渗透压要比血浆的高,血浆里的水分就流失到肠道里了,肠道里的水分就比平时多。果糖到了结肠,变成了生活在那里的细菌的食物,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和大量的气体,刺激肠道蠕动,肠道里本来就多的水分更不能被充分吸收,人体就会出现腹泻。

果糖被细菌发酵产生的气体中有氢气,氢气被血液吸收,循环到肺部,释放出来。所以,如果我们能从呼吸中检测到氢气,就表明有果糖没有被小肠吸收。那么,让实验对象喝不同量的果糖,然后检测他们的呼吸中是否有氢气,就可以知道一个人一次最多能够吸收多少果糖。实验的结果是,正常人一次能够吸收2550克果糖。这个量其实不少,要摄入25果糖需要吃下大约430苹果。

但是有很多人体内缺乏果糖载体,或果糖载体运输果糖的效率比较差,他们一次能够吸收的果糖少于25,吃水果就很容易出现腹痛、腹泻。这种情形叫果糖吸收不良,又叫膳食果糖不耐。大约一半的人有不同程度的膳食果糖不耐症。另外还有一种遗传性果糖不耐症,非常少见,是由于肝脏内缺乏分解果糖的酶,吸收进体内的果糖无法被分解,会导致低血糖、肝病,是另一种疾病。

膳食果糖不耐症的患者并不是什么水果都不能吃,有的水果吃了会拉肚子,有的不会,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在小肠中还有一种载体叫GLU2,它既能运输葡萄糖也能运输果糖。它运输果糖的效率本来很低,但是葡萄糖能够大大地提高它的运输效率。所以葡萄糖能够帮助果糖吸收。一种水果能否导致果糖不耐,不仅与果糖的含量有关,还与果糖和葡萄糖的比例有关。葡萄糖含量高于果糖的水果,例如香蕉、橘子、柚子、菠萝、猕猴桃、草莓等,不容易导致果糖不耐;而果糖含量高于葡萄糖的水果,例如苹果、梨、西瓜、哈密瓜、枣、杨桃、芒果、樱桃、荔枝、木瓜、葡萄等,就容易导致果糖不耐。

与葡萄糖相反,糖醇能够降低果糖载体的活性,不利于果糖的吸收。所以那些含有糖醇的水果,例如桃、李、杏,虽然葡萄糖含量高于果糖,也还有可能引起果糖不耐。

果糖不耐症无药可医,防止果糖不耐的最好办法是避免果糖含量高和含糖醇的食品。在吃果糖含量高的食品时同时吃葡萄糖含量高的食品,有时能防止果糖不耐,但不是对每个人都管用。

(选自20110727《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9.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A.专门用来运载果糖的载体是小肠上皮细胞上的一种被称为GLU2的蛋白质,它的数量是有限的。

B.正常人一次能够吸收2550果糖,要摄入25果糖需要吃下大约430苹果。

C.一种水果能否导致果糖不耐,主要跟果糖和葡萄糖的比例有关。

D.水果被认为寒凉会导致拉肚子的原因应该是果糖不耐。

E.吃果糖含量高的食品时只要吃葡萄糖含量高的食品,也就能防止果糖不耐。

【答案】BD

【解析】A.应该是“CLU5”C.文章倒数第二段中说还与果糖的含量有关E.把或然说成必然了,文章最后一段说有时能防止果糖不耐

10.根据文本内容,概括果糖导致腹泻的过程。不超过6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留在肠道内的果糖使得肠道里的水分比平时多。到了结肠的果糖变成了细菌的食物,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和大量的气体,刺激肠道蠕动,进而出现腹泻。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及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区间在文章第三段,果糖导致腹泻有两个过程,即在肠道内有较多水分,在结肠内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和大量的气体。

11.喝不同量的果糖,就可以知道一个人一次最多能够吸收多少果糖。这一实验的依据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因为果糖被细菌发酵产生的气体中有氢气,氢气被血液吸收,循环到肺部,释放出来,所以,如果我们能从呼吸中检测到氢气,就表明有果糖没有被小肠吸收。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应找准答题区间,即文章第四段。从中找出相关信息点,加以提炼即可。

12.结合文本,联系实际,对果糖不耐患者有哪些建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首先,要查明原因,看自己属于哪一种,是膳食果糖不耐,还是遗传性果糖不耐;其次,防止果糖不耐的最好办法是避免食用果糖含量高和含糖醇的食品,膳食果糖不耐症的患者可以吃些葡萄糖含量高于果糖的水果,少吃果糖含量高于葡萄糖的水果;再次,尝试在吃果糖含量高的食品的同时吃葡萄糖含量高的食品。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的能力。作答时可以结合文章最后三段的内容进行分析,倒数第三段介绍了果糖不耐的两种情况,最后两段介绍了膳食果糖不耐症的患者在吃水果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在对此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经验提出建议即可。

 

 

 

关于精华在线 代理招商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帮助

北京海淀区北三环西路满庭芳园AB座公建(邮编:100086) 客服热线:4000-150-75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823京ICP备13033151号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2011-2025 www.jingh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4000-150-750
未开通400地区请拨打010-53253001

每日免费学一课

--人正在学习

免费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