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在线
首页 > 高考动态

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

2016-11-28浏览量:10238次

         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如下图所示,可以从形态、物性等几个方面来考虑。
1.单晶体都具有有规则的几何形状,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外形。 单晶体之所以有规则的外形,是由于组成晶体的物质微粒依照一定的规律在空间排成整齐的行列,构成所谓的空间点阵。
2.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的特性。例如,云母的结晶薄片在外力的作用下,很容易沿平行于薄片的平面裂开。但要使薄片断裂则困难得多,这说明晶体在各个方向上的力学性质不同,而非晶体玻璃在破碎时,其碎片的形状是完全任意的。
3.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只有温度达到熔点时才能熔解,而且在熔解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解过程中没有明确的熔点,随着温度升高,物质首先变软,然后逐渐由稠变稀。


晶格具有一定的对称性和周期性,因此,对于透过晶格的粒子,包括光子,有着散射作用。
X射线衍射是判定物质结构的有力手段之一。X射线是由高能的光子构成,通过晶体后,由于晶体晶格的作用,会产生一定的衍射图样。不同的晶体,其图样以及图样的尺寸结构有所不同,因此,可以利用这一性质来进行物质判定。X射线衍射是常用的物质结构分析手段之一。
下图是晶体的X射线衍射示意图。


下面我们从例子来对比看看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下图分别是发育成规则几何多面体外形的二氧化硅晶体(水晶),石英多晶体,以及发育成浑圆状外形的非晶态的二氧化硅:玛瑙。

晶体与非晶体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由非晶态转化为晶态,这一过程称为晶化(crystallizing)或脱玻化(devitrification)。晶化过程可以自发进行,因为非晶态内能高、不稳定,而晶态内能低、稳定。
相反,晶体也可因内部质点的规则排列遭到破坏而转化为非晶态,这个过程称为非晶化(noncrystallizing)。非晶化一般需要外能。
因为晶体比非晶体稳定,所以晶体的分布十分广泛,自然界的固体物质中,绝大多数是晶体。
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石头、沙子、金属器材、水泥制品、食盐、糖、甚至土壤等等,大多数是由晶体组成的。在这些物质中,晶体颗粒大小十分悬殊,有的晶体尺寸可达几米或几十米,但有的晶体(例如在土壤中的晶体)则只有微米级大小。

本文转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关于精华在线 代理招商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诚聘英才 帮助

北京海淀区北三环西路满庭芳园AB座公建(邮编:100086) 客服热线:4000-150-75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823京ICP备13033151号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2011-2024 www.jingh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4000-150-750
未开通400地区请拨打010-53253001

每日免费学一课

--人正在学习

免费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