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点26:对基因频率及其相关计算掌握不牢固
易错分析:本知识点易错之处有二,一是当有外来种群入侵时,不能将其与原种群看作是一个整体,错误地将原种群与入侵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分开计算再相加;二是不理解随机交配与其子代某种基因频率的关系。
易错点27:将生长素分布多少与浓度高低混为一谈
易错分析:一是不能正确分析水平放置的生长幼苗在植株不同部位生长素分布情况,由于重力作用,生长素在下部(近地侧)比上部(远地侧)的分布多。对于植株的茎来说,这个生长素浓度属于低浓度,能促进生长,因而下面的生长较快,植株的茎就向上弯曲生长。同样的生长素浓度,对于植株的根来说,属于高浓度,会抑制生长,因而,根部下面的生长比上面的慢,根就向下弯曲生长。二是将生长素浓度高低与多少混为一谈,认为多就是浓度高。要注意不同部位生长素分布多少与生长素浓度高低具有不同的含义,前者通常用于说明生长素的分布情况,后者通常用于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情况。
(1)①单侧光:单侧光照射影响生长素的运输,产生植物向光性。向光性产生的内部因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外部因素是单侧光的照射。②地心引力(重力)→茎的背重力性,根的向重力性。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主要从植物体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把植物体横放时受到地心引力作用,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由于根、茎对生长素敏感程度不同,而产生根的向重力性、茎的背重力性。
(2)运用生长素的两重性来解释植物的生长现象时,应首先注意相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的是植物的哪个部位(根、茎、叶、果实等),从而判断对其生长是促进还是抑制。
(3)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体现——顶端优势。①原因:顶芽合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顶芽处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侧芽处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②应用:果树的剪枝、茶树摘心、棉花打顶等都能增加分枝,提高产量。
(4)除顶端优势外的生长素两重性的实例:a.根的向重力生长,其中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根生长,而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根的生长,表现出向重力性。 b.除草剂,其中2,4-D就是利用双子叶植物适应浓度较低,而单子叶植物适应浓度较高而制成的,故可在单子叶作物中除去双子叶杂草。
易错点28:对其他植物激素及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认识不足
易错分析:对除生长素外的其他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及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认识不足,是出错的主要原因。
在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任何一种生理活动都不是受单一激素调节的,而是多种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激素之间,有的是相互促进的;有的是相互拮抗的。
①相互促进方面:a.促进果实成熟:乙烯、脱落酸。b.促进植物生长:细胞分裂素、生长素。c.诱导愈伤组织分化成根或芽:生长素、细胞分裂素。d.延缓叶片衰老:生长素、细胞分裂素。e.促进坐果和果实生长: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
②相互拮抗方面:a.顶端优势:生长素促进顶芽生长,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都促进侧芽生长。b.雌雄花的分化:生长素使雌花增加,赤霉素促进雄花形成。c.调节气孔的开闭:细胞分裂素促进气孔张开,脱落酸促使气孔关闭。d.防止器官脱落:生长素抑制花朵脱落,脱落酸促进叶、花、果的脱落。e.种子发芽: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促进种子发芽,脱落酸抑制种子发芽。f.叶片衰老: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抑制叶片衰老,脱落酸促进叶片衰老。
易错点29:对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理解不到位
易错分析:一是不知道参与体液调节的物质除了蛋白质成分的激素外,还有其他成分的激素。二是不知道下丘脑通过合成并分泌的促激素释放激素来调节垂体分泌相应的促激素。
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①下丘脑与激素调节——内分泌腺的枢纽:垂体具有调节、管理其他内分泌腺的作用,但其分泌激素的多少受下丘脑支配,即下丘脑通过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来调节垂体的分泌;②下丘脑与血糖平衡的调节——神经一体液调节;③下丘脑与体温调节——体温调节的中枢。
易错点30:对人体内环境的概念与组成成分理解不够深入
易错分析:不知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导致错误的根本原因。
(1)辨别某种物质是否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时,首先分清它是否为液体环境中的物质,其次要看这种物质是否存在于细胞外液,如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所处的液体环境,不属于细胞外液,而是细胞内液,因而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2)要清楚内环境中各种不同的成分。
①血浆的成分:水,约90%;蛋白质,约7%~9%;无机盐,约1%;血液运送的各种营养物质,如脂质、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核苷酸等;血液运送的各种代谢废物,如尿素、尿酸、氨等;血液运送的气体、激素等,如O2、CO2、胰岛素等。
②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