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三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分析
2017-01-16浏览量:4841次
2016—2017学年高三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分析
精华学校高中历史教研组 李光
一、试题整体特点
本次海淀期末历史试题,延续了以往海淀期末考试的稳定风格,把握了北京高考试题的特点和精神。
在命题的总体思路上,强调历史学科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价值,强调价值观立意,学科能力与方法立意;紧扣课标,摒弃死记硬背,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凸显能力立意和价值观立意。
在能力立意方面,通过主干知识深化能力考查,如:阅读理解、分析、概括、辨析、比较、阐释等多层次学科能力。在价值观立意方面,突出了爱国、民主、文明、自由、平等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此外,继续深化课程改革的理念,注重考查学生12年的历史学习积累,力求在考查内容的选择、素材的确定、问题情境的创设、试题难度及试题形式等方面与未来的学业水平考核衔接。
从知识考查范围上看,按照通史体例考查了中国史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改革开放这段时期的历史;世界史考查从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到工业革命前时期的历史;通史和专题模块一起进行考核。
从试题难度来看,与以往的海淀期末考试持平,比2016年高考试题相比难度下降。选择题试题难度下降,主观题难度保持比客观题稍难的状态,通过选择题的难易程度调整难度系数,给学生“送分”。材料题难度下降,如35题压轴题的考查和解读题的考查。
二、试题特点与解析
(一)强化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1、 弘扬爱国主义
考查的重点知识突出了正向力量,涉及到五四运动、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十月革命、毛泽东思想内涵、社会主义社会确立、改革开放等内容。例如:
本题通过年代1919年5月31日,便可以看出属于学生示威游行之后,再从材料内容可以得出,各种社会团体,包括,议会、教育会、商会、农会、工会暨全国公民钧鉴北京政府反民好恶,违反国家主权进行反抗,由此可见,五四运动获得各界的支持。
2、注重社会主义成就
关注于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就,以此提升“三个自信”,完成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
本题通过材料,可以得出周南副部长提出“1960年代,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且加入联合国”和“他们和中国互相支持”的几个信息点,便可看出选项中,只有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体现了中非在国家政治舞台上的合作,“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与完善:1953-1954,日内瓦会议:1954,上海合作组织:2001年。
本题是一道关于新中国民主法治的产生、恢复、完善的题目,材料中的信息为1980年邓小平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我们要认真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法治”,迅速定位为民主法治的恢复与完善时期,这个时期一方面恢复已有的法治原则和已立的相关法律,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为新时期各种社会关系的调整进行立法和树立依法治国的观念。
(二)基础知识综合加强、深度减弱,注重考查知识的积累。
1. 考查基础知识的扎实、宽厚
当下知识的考核,注重的是基础知识的扎实和宽厚,而不是过分关注偏、难、深,与此同时,重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本题通过历史史实条目类别的一级、二级与三级的命题新形式,创新地考核了知识体系的综合与对比,对于学生形成规范化的知识定位,树立时空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级标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即1919-1949,该空格上承国民革命(1924-1927),该空格内容,上限为工农武装割据:1927,下限为红军长征(1934-1936),可得出土地革命时期。
毛泽东思想是中学历史非常重要的内容,既体现了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因此,对于毛泽东与时代紧密相关的著作是考核知识是否扎实的重要命题点。这道题体现了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等,因此属于工农武装割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属于这一时期。
2. 强调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新史观、时政热点、社会文化切入,创建情景,考查基础知识,对不同类型材料的阅读和分析,变换历史的时空,对历史现象进行解读。这是当下历史学体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道题通过中世纪进行时代定位,通过材料阅读不难发现,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区别是一个是关注的领域不同,再一个是创作后、注意署名,体现了个性的肯定与关注,结合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核心——人文主义,选择第二个选项。
3. 强调考核学生的课堂表现
课堂表现是北京市教委关于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之一,试题要把课堂学习过程、学生的敢发问、与老师的互动考出来;要设计开放性试题,不考对和错,而是考查理解的深和浅,让学生尽情思考,敞开心扉来谈,展现他的思维过程。这道题目就是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这几幅图片是新中国在建国初、大跃进、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革开放四个时期的典型图片,因此,充分进行思维,可以完成时空排序,选择第一个选项。
(三)充分考核学生的能力
考思维、知识的掌握能力,而不是做题的能力。改造难题,不让学生固化到做题上,让学生回答解决问题的思路,考查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试题要给教学导向,使得教学聚焦思维方法的培养,而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做难题,是这次海淀期末考试非常具有亮点的一面。
1、新题型、新题面使得形式难度加大
以形式难度换取实际难度,是高考的重要命题方向之一,本题对于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的考查不是深挖变迁内容,而是通过这幅近代妇女用餐的图画,展现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对近代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影响。
2、加强对探究能力及创新思维的考查
探究能力是当下国家所需要的新型人才的核心能力,所谓探究能力就是需要对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分类,可以按照不同的领域进行划分,也可以按照不同的历史时期进行划分;第二步,根据资料分类,确定相关的主题。这类型的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资料的整理及其分类概括的能力。做题一般的过程:总结材料与设问——得出结论——进行分时空的史论结合的论述——再围绕讨论过程中的视角、结果等进行深化论点的剖析。
三、高考预测与复习建议
1、选择题难度降低,但是在考查过程中以“形式难度”换“知识难度”。 从新史观、时政热点、社会文化史切入创建情景的考点知识。建议考生在复习时,加强对不同类型材料的阅读和分析,变换历史的时空,对历史现象进行解读。
2、探究类型题目,要注意进行史学研究过程的训练,具体体现为如何辨析材料→找到某些材料的共性→最终将共性提炼为观点。这其中要求对全部历史信息的整体把握能力(思维的全面性、整体性),对历史信息捕捉的敏感性(思维的敏捷性),对历史信息的辨析和比较能力(思维的批判性、灵活性),对历史信息蕴含意义的理解力(思维的深刻性)。同时,又将对历史学科史料证史、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学科方法考查巧妙地蕴含其间。
3、注重对历史材料的深入掌握与分析,如历史文献、历史地图、文物图片、时代流行语、新闻事件、连环画、纪录片等等。把握如何抓住历史材料设问内容的关联性,体现了历史思维的逻辑性,问题的开放性和选择性。
4、注重课程资源的广泛开发与利用,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历史与地理的结合、历史与语文的结合(如:试题命制中还运用了种类繁多的文学形式创设问题情境)、历史与理工科学科思想的结合。再有,充分把握北京教学与考试改革方向,如:五个考出来,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考出来、把学生的课堂表现考出来、把学生的基础和积累考出来、把能力考出来、把学生从社会大课堂所学的内容考出来。”
寒假时间并不长,但却是高考前的最后一个集中假期。作为高考学生,应该合理规划自己的寒假复习计划,进行知识的查漏补缺。寒假历史一方面需要尽快地结束一轮的复习,另一方面需要巩固所学的内容,通过期末考试,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同时实现优势部分的突破。
春季的二轮复习首先要注意加强通史和专题史的复习,其次应该总结常考题型的解题方法,进行题型的突破。此外,关注社会热点,训练从不同角度对热点进行分析和解读,尤其还要注意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关于精华在线 代理招商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诚聘英才 帮助
北京海淀区北三环西路满庭芳园AB座公建(邮编:100086) 客服热线:4000-150-75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823 京ICP备13033151号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2011-2024 www.jingh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4000-150-750
未开通400地区请拨打010-53253001